12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區某超市內,一組3個蘋果標價39888元驚呆所有顧客。這3個蘋果產地為日本,品名為藝術繪圖蘋果,每個蘋果個頭比普通蘋果大3-4倍,表面分別有“龍”“虎”“鷹”圖案。(12月25日中國新聞網)
幾乎每一次過節都會充斥爭議,每年幾乎也都會有各種天價產品出現,情人節的“天價玫瑰”、平安夜的“天價蘋果”、中秋節的“天價月餅”……這么多天價產品的背后,都無非是商家使出渾身解數弄出的各色營銷噱頭?蓡栴}在于,原本輕松愉快的節日,卻被這些天價產品沖淡了節日味道,反而更像是一種“儀式狂歡”。
可以看到,現在很多的節日產品,不是商家在“趁熱打鐵”,而是“趁火打劫”。比如在平安夜當天銷售的蘋果中,很多商家都會冠之“平安果”的美稱,本身只賣幾元錢一斤的蘋果,用精美的包裝盒包裝一下,就搖身一變成了十元或者二十元一個。消費者手中的“平安果”,美其名曰“節日的祝!,還不如說是一種流行文化中的浮躁情緒,并且,更多的商家還想拼命地調動人們的參與感,來強化流行文化與商業文化的結合,殊不知,這種做法帶來的滿足感只能曇花一現。
當然,從人們的過節心態來看,應該說較之以往要成熟得多,比如有些人在回應“平安夜就一定要吃蘋果”時,就調侃道:難道端午節就一定要吃龍舟,春節是不是要吃鞭炮……雖說這種調侃可能屬于嘩眾取寵,可它卻深刻反映著人們的心理變化,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儀式狂歡”的不合理,這是好事。然而通過這種心理變化,需要看到天價產品的生存空間仍然存在,很多天價產品的出現,終歸還是充斥著錢幣和物欲的味道。
而這種物欲消費的背后,更充斥著對人性的迎合。因為,在平安夜這天吃“平安果”,似乎已經不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更像是一種聯結人們美好情緒的紐帶,人們在乎的并不是蘋果多么美味,而是蘋果背后的情感寄托。正是因為這種平安夜送“平安果”的現象,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消費方式,才讓商家的逐利邏輯和這種消費觀念一拍即合,“天價平安果”的虛火越燒越旺!疤靸r平安果”的出現,本質上是對市場秩序的顛覆和消費理念的誤導,這種明顯背離市場規律的“天價產品”,只能算是一種“自娛自樂”。
需要強調的是,情感層面的需求,不一定非要用差異化的消費來代替。當“吃平安果”成為一種“儀式狂歡”,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會變成一場虛無縹緲的幻想。隨著越來越多的“天價產品”出現,人們的消費觀念將會越來越不理性,如果更多的節日被作為一種“推銷方式”,那么節日本身的文化內蘊和吸引力也只會越來越弱。
由此看來,從美好到世俗,從儀式到狂歡,往往就只需要一個平價和“天價”的距離。在這些“天價產品”一層層鍍金包裝的背后,是情感寄托與物欲消費的本末倒置,如果不對這種商業現象,進行必要的市場監管和觀念糾偏,只會讓這些“天價產品”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