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歲末,“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已進入“收官季”。回望這一年,無論是宏觀數據,還是微觀指標,都傳遞出經濟增速趨穩,質量趨優的信號,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有把握較好完成。(12月7日新華社)
年關將至,往往又是盤點總結的階段。盡管第四季度的經濟運行還未結束,但不少專家預計,隨著積極因素的不斷積累,第四季度的增長應當比較平穩,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結合中國經濟近期運行軌跡,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穆迪等諸多國際金融機構也紛紛點贊中國經濟,看好未來發展。普遍認為,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和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將延續企穩向好態勢。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用這四個詞來評價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從現實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種種跡象就已經表明,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擁有堅實基礎:1至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效益逐步好轉。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前9個月加快0.1個百分點;10月進出口總值和出口的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基于此,國際信用評級公司惠譽日前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惠譽認為,中國穩定經濟的努力比預期更成功,因此把對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從9月預測的6.5%上調至6.7%,將對2017年的預期從6.3%上調至6.4%。
應該看到,從2014年的7.3%,到2015年的6.9%,再到如今的6.7%,中國經濟走勢呈現的是一條“L”型曲線。必須承認,相對于以前的高速增長階段相比,確實是有所放緩,但并非因此意味著我國的經濟前景堪憂,而是我國經濟從幾十年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以中高速增長為特征的新常態下主動調控的結果。因為,新常態下,我國的發展不是為了贏得一時的速度,而是為了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經濟規模已超過10萬億美元,現在一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于過去幾個百分點的增量,一年的經濟增量相當于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經濟總量。顯然,看待中國經濟的表現絕不能簡簡單單地從數字上的高低來判斷。對此,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首席經濟師歐思濂也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中國經濟當前運行情況令人滿意,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最高可達6.75%。雖然這一速度與數年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如今6.5%的經濟增速帶來的增量已超過以往10%增速帶來的增量。
起跑決定后程,開局昭示未來。在世界經濟復蘇疲弱、我國增長周期調整、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能有如此表現十分不易,這將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放眼現實,在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政策的落實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化繭成蝶”的蛻變: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展望未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下行壓力加大的現實挑戰,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中國經濟巨輪必將在新的希望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唯此,既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全球經濟增添強勁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