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信心】經濟信心調查系列報道之三丨收入消費篇
完善社保 精準扶貧 深化改革
多措并舉穩收入 預期改善提信心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劉慧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中國經濟時報社課題組近日對2166個受訪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居民普遍對個人收入、消費預期樂觀。針對未來12個月的家庭收入變化,認為將“大幅增長”和“有所增長”的比重分別為4.8%、35.6%,認為“基本穩定”的有49.2%。對于未來12個月的消費支出變化,認為會“明顯增加”和“適度增加”的比重分別為14.8%、37.3%,認為“保持穩定”的有37.5%,即有超半數居民明確未來將適度增加消費支出。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正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型,居民當前表現出有消費意愿,這既是對經濟前景有信心的表現,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居民的收入和消費信心來源有哪些?明年的收入和消費增長有哪些變化?如何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他們表示,中央的保民生、精準扶貧、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政策,對于增強消費信心有積極作用。未來,還需要繼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社會福利水平、改革稅收制度等措施來提振居民消費信心。
收入政策惠及中低收入人群
據中國經濟時報社課題組調查,不同職業的收入增長預期存在差異。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認為個人收入將穩定或增長的比重高達93.7%;企業和社會團體人員的預期稍低,為87.8%;自由職業和其他職業者最低,為87%。這反映了現階段就業類型與收入預期之間的關系,職業穩定性和市場風險因素對收入預期具有潛在影響。45歲以下年輕人是消費增長的主力軍,具有更強的消費傾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735元,實際增長6.3%;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247元,實際增長6.4%。居民收入增長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中央出臺的精準扶貧和民生政策,保障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費信心有所增加。但當前經濟增速在放緩,收入與前些年相比會放緩。”諸建芳說。
“從調查數據看,對收入增長有信心的主要是有保障的部門,包括政府、國企和事業單位,但對于民間的中小企業來講,收入增長的信心不那么樂觀,而中小企業占就業比重的90%。”李迅雷告訴記者。
諸建芳稱,公務員等可能會上漲工資,但企業未必。當前勞動力供需不太緊缺,對消費的支撐整體上會有削弱。而且企業的社會保險政策有調整,會減輕企業的負擔。現在勞動力市場追求靈活性和彈性,解雇人很不容易,企業未必會給員工額外漲工資。
專家們表示,有保障的部門對收入增長的信心要強于企業,因此,收入分配改革還需推進,政府要健全稅收體系,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都可以有效調節收入分配。具體而言,李迅雷談到個稅改革時稱,“應以家庭為單位來征收,有效對富裕人群來征收。有時候,降低稅率反而可以增加稅收,因為要征到稅才行,當前的納稅人僅只有約2400萬。我國個體工商戶的比重很高,很多企業家的工資為零,代扣代繳制度要改革,要鼓勵富人納稅。”
在分配領域,李迅雷建議,加強對中低收入居民的補貼,財政轉移支付可以用來縮小貧富差距。中國經濟靠投資拉動,收入增長不快,今年的消費增速是偏低的。但明年的收入增長應該會比今年好,因為企業的盈利升上來了,但不會有明顯的提升,“我們應增加社會福利水平,增加養老、醫療行業的投入,以保障來帶動消費增長。”國家統計局分析,今年以來居民收入和消費保持穩定增長,但居民收入和消費持續較快增長難度有所增加。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部署對重點群體實施激勵計劃,帶動城鄉居民實現總體增收。包括完善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引導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帶動廣大產業工人增技能、增本領、增收入。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帶動廣大農民共享現代化成果。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優化環境,激發企業家創業熱情,推動經濟增長、就業增加、效益提升、職工增收實現良性互動。這些政策都有助于增強居民收入預期。
消費對增長貢獻率日益增加
從宏觀角度觀察,我國經濟結構在改善,新業態增長迅速。今年“雙11”持續火爆,1月至10月,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4.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10月份同比上漲2.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長10%,高于投資。前三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48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
從2011年到2016年,這一輪經濟下行期已歷時6年。有機構表示,中國經濟今年前三季GDP同比增長率都在6.7%,表現很穩定,正是積聚新能量、新動力的時期,蓄勢而待增。近期,消費者滿意指數、信心指數、預期指數有明顯回升,且處于近幾年高位,意味著消費動力有所增強,消費增速有望繼續企穩回升。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2015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6.4%,為2001年以來最高。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可能在71%。
當前,國際國內環境仍然復雜,中國經濟保持了較強的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放緩波及到收入增長,可能使未來的消費增長面臨壓力。諸建芳建議,社會保障要更加完善,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實施更多與消費相關的刺激措施。即將到來的2017年,諸建芳認為,由于高基數的原因,汽車產量和房地產的增速將回落,或進入服務消費加速發展階段,預計明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
諸建芳稱,2017年需要某個消費品的刺激政策跟進。從消費結構來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向著更高級的級別轉變,服務消費、二孩相關消費、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是明年的亮點。
瑞士信貸銀行的一個報告稱,中國有1.09億中產階層,大多來自一線城市,其消費習慣和需求結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且二三線城市居民的消費偏好正向一線城市居民靠攏,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結構在向城市居民靠攏,整體消費的梯隊明顯。
居民自身消費層次在不斷升級。易觀智庫稱,對于消費者而言,價格已不再是吸引消費者線上購物的主因,品牌、品質、服務對消費者購物決策影響的權重在加大。
諸建芳認為,城鎮居民或已進入服務消費加速發展階段。根據日本的經驗,恩格爾系數從38%下降至32%的過程中,整體服務消費增速將進入相對最高的階段,明顯體現出“外出就餐——娛樂——家庭住房和汽車消費——醫療保健”的升級順序。目前我國城鎮居民的平均恩格爾系數在35%左右,前20%的高收入居民恩格爾系數已下降至32%,服務消費增速將持續高于實物消費,文娛消費將持續在全國性普及,高收入地區居民將逐步提升對家居汽車服務及醫療保健的需求。
麥肯錫2016年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于把錢花在何處更挑剔,普遍的、快速的市場增長不復存在,消費者開始增加提升生活品質及體驗的開支,如SPA、旅游和休閑娛樂等。諸建芳表示,近年傳統制造業受制于結構轉型和經濟增長壓力影響,發展較困難,但2015年底的二孩新政拉動孩童相關的整體產業鏈出現盈利改善。
據估算,2017年,我國少兒撫養比將可能提高至24.4%—24.9%,“十三五”規劃收官的2020年,少兒撫養比料將由2015年的23.5%(聯合國人口署數據)提高至25.4%—26.7%。根據實證研究,少兒撫養比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我國居民消費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將提高約0.38個百分點。以此估算,以居民消費占可支配收入衡量的消費率在2017年將比2015年提高0.38—0.57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將由2015年的23.5%(聯合國人口署數據)提高至25.4%—26.7%。
Euromonitor預測,到2020年,由孩子(包含二孩)帶來的家庭支出預計將高達4.6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率為8.2%。對相關12個細分行業的影響中,超過平均增長率的行業有8個,按照年均實際增速從高到底排序依次是:醫療健康9.6%、酒店餐飲9.5%、家居9.2%、衣服和鞋8.9%、教育8.7%、通信8.6%、房屋8.5%。低于平均增速的是交通和食品飲料兩個行業,增速分別為7.4%和7.1%。傳統消費中的煙酒等行業,擠出效應則比較明顯。
汽車產業是僅次于房地產的第二大產業,是增強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產業。2016年前三季度汽車行業總體銷售同比增長13.2%。諸建芳稱,短期看,房地產宏觀調控后,出于穩增長的考慮,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有望在2017年得以適當延續。預計明年新能源汽車將增長30%。長期提振消費信心還要靠完善社保和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