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王敏 郭宇靖 高亢)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電子商務已步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作為新生經濟力量的代表,社會普遍對電商寄予厚望,電商正深入滲透各行各業。另一方面,對此前“野蠻生長”的電子商務,全社會更加理性地審視發展中的問題,期盼強有效的監管,使電子商務能夠助力服務好實體經濟。
應該看到,電子商務已日益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引擎,能有效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據統計,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21.8萬億元,連續5年年均增長超過35%。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電子商務快速成長的背后,也滋生了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漸漸成為行業疴疾,更從線上波及線下,甚至給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帶來隱患。
假貨頻出,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利益,更在經濟鏈條中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最終導致缺乏賣真貨的環境和基礎,對全社會商業環境和產業環境帶來致命傷害;為了爭取消費者,價格戰慘烈,違背了勞動價值的基本規律,使低端制造業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枯木逢春”,給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困難;一些平臺的稅收信息不公開不透明,使線上平臺之間以及線上和線下實體之間,面臨不一樣的征稅環境,違背社會稅收公平的市場原則……
離開實體經濟,電商就是無源之水。
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制造業、實體經濟正爬坡過坎,需要盡可能多的動力和活力。在此節骨眼上,既需要政府部門對電商有效到位的監管,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創新監管;更需要電商企業進一步服務創新,認真研究消費者對服務和品質的要求,進一步緊密貼合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中國經濟發展躍上更高的臺階。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