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郭夏認為,企業工商管理制度和稅收登記制度應當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對個體企業、初創企業、孵化期企業“放水養魚”。政府適當放開對種子期企業和小微企業創業的管理或縮減政府監管的“地下經濟”或“半地下經濟”范圍,也許更有利于“雙創”經濟的發展。
資料圖片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播出了大學生在佛山市香草島創業遭遇當地政府部門封島撂荒的故事。央視記者帶著創業者找到多個政府部門都沒能疏通監管,解決問題。個別地方政府干預創業項目、為難創業者的窘況讓我們看到“閑不住的手”如何把一個好端端的創業項目扼殺在了萌芽狀態。適當放開對種子期企業和小微企業創業的管理或縮減政府監管的“地下經濟”或“半地下經濟”范圍,也許更有利于“雙創”經濟的發展。
“地下經濟”(Underground economy)一般是指脫離或逃避政府的管制、稅收和監察,未向政府申報和納稅,其產值和收入也未納入國民生產總值的經濟活動。地下經濟可以分為紅色經濟、灰色經濟和黑色經濟三種。政府對地下經濟的態度應當是鼓勵紅色經濟、遏制灰色經濟、打擊黑色經濟。符合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的無照創新創業就是政府應當鼓勵的紅色地下經濟。從降低征稅成本上考慮,企業工商管理制度和稅收登記制度應當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對個體企業、初創企業、孵化期企業“放水養魚”。
為了便于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工商管理部門完全可以把小微企業創業的登記管理權下放到眾創空間,對雙創企業多搞點半地下經濟。只有為創業者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和虛擬創新創業社區,提供創業者需要的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共享空間,進一步降低大眾參與創新創業的成本和門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蔚然成風。孵化培育創新型小微企業的眾創空間應當具有為小微企業代開發票的服務功能,以盡量減少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應對政府管理的負擔,推動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讓大批創新活力旺盛的小微企業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學校和社會團體應當成為鼓勵人人創新的搖籃,事業單位創新創業免稅也應當成為一種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的普惠機制。推動創客文化進學校,設立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品牌性創客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創業,創建類似于營銷童子軍的創業訓練機制,都應當得到政府機構的全免稅支持。大企業支持員工參與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鼓勵一切有益的微創新、微創業和小發明、小改進,將奇思妙想、創新創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活動,也應當獲得免稅支持。
發展“雙創”經濟需要基層政府管好“閑不住的手”,減少對小微企業創業不必要的干涉和控制。國家已明確規定,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和投向創新活動的天使投資等給予稅收支持。要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要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長留出空間,不得隨意設卡;要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方式,激發市場主體的“雙創”活力。要讓這些政策充分發揮功效,關鍵在于將其落實到基層,使其惠及創業主體。
郭夏:《解碼經濟——新生經濟學導論》作者,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新生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網特邀財經評論員、評論理論頻道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