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新華社記者赴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調查發現,多數試點中小城市已經全面放開農民進城落戶。雖然農民進城落戶已實現“零門檻”,但農民落戶意愿普遍不高,有縣城2015年農轉非僅200多人。隨著農村戶口“含金量”逐漸提高,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愿意在城市買房、工作、生活,但選擇把戶口留在農村。(7月19日 新華社)
農民為何“進城不愿落戶”?
簡單講,是中小城市戶口價值難以打動農民,而農村戶口“含金量”日益上漲。
雖然中小城市戶口如今仍“捆綁”某些福利,但絕大多數福利已經與戶籍剝離,比如孩子在中小城市上學、農民工在城市就業等,都不再需要城市戶口,這是進步,但也意味著中小城市戶口相比過去已“貶值”。再說農村戶口價值。一是農民認為自己的“根”在農村,只有戶口在農村才能把“根”留住,讓自己以后有退路;二是土地的價值,土地與戶口往往連在一起,由于近些年土地價值日益上漲,農民自然不想失去土地分紅,因為這是農民翻身的主要依靠。【詳細】
“逆城鎮化”,尊重個人權利是首位
“逆城鎮化”現象的出現,有可能影響城鎮化率的提升速度,面對這種情況,尊重個人權利應放到首位。過去在新農村建設中,有些地方出現過趕人上樓等現象,唱歪了新農村建設的經,失去了民意的配合,這樣的教訓需要汲取。尊重個人權利,不僅意味著尊重農村人口的選擇權和遷徙權,還意味著要想方設法擴大農村人口進城落戶后的相應權利。如果新老城鎮戶籍人口的發展和社會保障權利做到了盡可能公平,“逆城鎮化”就不會取代新型城鎮化的進程。【詳細】
鼓勵農民進城 權利保障要跟上
調查顯示,近半農民工不想進城,超六成愿到年齡就回鄉。這折射出了農民工進城焦慮,更折射出了農民工的多重訴求,如情感歸屬、社會認同、國民待遇等等。【詳細】
推進城鎮化建設,不只是讓農民的戶籍變成市民戶籍、讓他們進城買房這么簡單,還應有更多的權利與保障輻射;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在就業創業等公共服務上做文章,免除農民進城后的后顧之憂。【詳細】
實行城市公共服務全覆蓋,并建立農民工權益保障長效機制,在培訓、就業、社保、維權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為農民工在城市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環境,從制度上給他們以心理認同和歸宿。總之,努力解決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詳細】
暢通城鎮化之路還需加強頂層設計
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才能讓政策發揮效應。當下最重要的,不是對城鎮化率進行量化考核,而是對制度設計的進程進行量化考核。明確了對農村人口原有權益的評估和變現機制,明確了對新市民的權益保障,同時保證農業生產能力不下降,提高城鎮化率才能暢行無阻。【詳細】
微言大義:
@我的小名叫荒誕:沒有穩定工作,要個城市戶口吃嗎?
@校長抄作業:中國農民是最可憐的群體,他們的利益被放置于城市居民之后。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城鄉二元結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這些國家相對貧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推行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背負著擴大內需、拉動增長的重任,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可以確定的是,城鎮化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如何在具體實施時避免“道路曲折”,恐怕還需要更加重視農民的訴求,將“新型城鎮化”的宗旨貫徹到底,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落實到位。“平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任何以單方面付出維系的關系都無法長久。城鎮化推進暢行無阻,應當“至少不損害其利益”。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