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些大型共享經濟公司能對用戶的手機、地址等關鍵信息加強保護。比如,對于用戶的手機號,其實可以像刷卡信息一樣進行“加星號”處理,從而減少用戶被騷擾的可能
6月22日上午,乘客董女士通過滴滴平臺打了一輛快車。當天中午,快車司機就給董女士發騷擾短信、打辱罵電話,指責董女士給其一星差評,并予以威脅。
無獨有偶,5月底,四川的王女士給優步司機低星評價后,也收到了專車司機發來的一連串威脅和騷擾短信。
“他掌握了我的電話和大概住址,我很擔心他對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董女士的話,道出了乘客們的擔憂,更直指專車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網絡約車作為一種技術創新,其優勢之一就是利用大數據收集信息進行調配,但新技術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需要使用者提供相應信息。比如,對乘客來說,平臺方會收集乘客的姓名、電子郵箱、電話號碼、定位等信息,在支付環節則會收集銀行卡號、支付密碼等信息。此外,為了提供更快捷的服務,有的打車軟件常推薦用戶在云端保存家庭、單位等常用地址信息。這些信息一旦被惡意者使用,就會造成前文出現的騷擾情況。
因此,筆者建議,有必要再增加一些措施,對手機、地址等信息進行保護。比如,對于用戶的手機號,可否像刷卡信息一樣進行“打星號”處理,司機和乘客要溝通,必須通過一個第三方撥號平臺進行,且交易結束后就無法再查詢到相關號碼。這樣,就避免了后續騷擾發生的可能。
進一步看,不僅僅是網絡約車公司,很多提供共享經濟服務的公司,都涉及手機與住址的信息,都存在類似的風險,希望一些有條件的大型公司能加強對關鍵信息的保護,讓共享經濟在給我們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不會增加更多風險。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