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大連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一方面積極推進大連引進人才“3345”安家工程。對各類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等高層次人才最高給予300萬元安家費。另一方面實施人才購房和租房補貼政策。對在校生和畢業未滿5年的高校畢業生,在大連市內四區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政府補貼標準為:博士每平方米400元,碩士每平方米300元,本科和大專學歷每平方米200元。(6月13日財經網)
又是給安家費,又是發購房補貼的。政府為了化解商品房庫存壓力,真的是蠻拼的!從沈陽到山東,再到大連,給高學歷人才發放購房補貼的城市越來越多。表面上看,這樣的激勵政策可以減少商品房庫存壓力,也可以為在校生和新近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購房減負。但是政府出臺政策激勵買房要依法進行,不能違背社會公平,傷害百姓的感情,演變成超國民待遇。
從本質上講,財政資金應該為公共事務服務,為廣大納稅人辦事。完善公共服務項目,增加公共服務品質、數量,提高公共服務品質,體恤弱勢群體,才是公共財政的正解。政府拿財政資金補貼專科生、本科生、碩士、博士買房,對其他購房人并不公平,對不買房或買不起房的人造成歧視。有錢人以大學生的名義買房,享受獲取補貼的優惠待遇,其他人的安居尊嚴又何處安放?政府慷財政之慨,針對特定群體發放購房補貼,違背了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原則。
換個角度說,地方政府如此激勵買房也未必能化解樓市庫存壓力。在校生根本沒有經濟收入,剛剛大學或者研究生畢業的年輕人,他們的積蓄也很少,如果沒有經濟殷實的爹媽支持,他們拿什么購房?相對于每平方米數萬元的房價而言,每平方米200元至400元的購房補貼畢竟只是杯水車薪。如果房價不合理,與民眾的實際收入水平相差太大,不僅在校生和剛畢業的年輕人囊中羞澀,工作多年的老職工恐怕也無錢買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本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樓市。在樓市充滿庫存壓力的當下,政府督促開發商還原房價成本,降價促銷,才是樓市化庫存的關鍵。如果地方政府不在打破賣地財政思維,建設好保障房,引導開發商剔除暴利空間,尊重公眾住房消費知情權,推動樓市理性回歸等方面下工夫,補貼少數人的化庫存激勵政策恐怕會事倍功半,還會遭到公眾的堅決反對。
總而言之,政府選擇性出臺購房補貼政策,既存在濫用財政資金的問題,也難逃托市嫌疑。對此,不僅地方政府要檢視相關購房補貼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思考公共政策如何引導社會公平與房地產市場秩序,中央有關部門也要介入調查,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并啟動問責程序。通過完善監督問責機制,加大地方政府違規成本,督促地方政府扎緊公共錢袋,呵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肌理。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