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征求意見稿曾明確“在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全面禁煙”。但條例草案的最新版本,已將“全面禁煙”修改為“選擇性禁煙”,出現了“餐廳、酒吧、咖啡廳、茶樓、歌舞廳、棋牌室等娛樂場所可以設吸煙區”等條款。
允許一些娛樂場所設立吸煙區,如此“選擇性禁煙”是倒退。控煙立法,不能走回頭路,更要能對得起肩負的社會責任,要能信守諾言,履行自身的承諾,而不能替煙草既得利益者背書,損害民眾利益。希望《公共場所控煙條例》的最終出臺能不受既得利益者影響,能真正體現民意,維護民眾權益,對違背民意與損害民利的部分,予以修改或刪除。——戴先任
作為我國一部專門的控煙法律,《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呼之欲出。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在最新版本中,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變成了“選擇性禁煙”。這是控煙立法在“開倒車”。而煙草行業人士曾公開辯稱,“煙草每年利稅近萬億,是國家支柱產業。”問題是,煙草每年利稅近萬億,燒掉了多少社會成本?應堅持“全面禁煙”不動搖,同時,執法主體要明確,處罰措施要強化。——張西流
類似全面禁煙看似嚴厲,但在商業場所能否有效落實,很成問題。背后的執法成本巨大,控煙效果也不一定好。一些主張全面控煙的人士追求的是單目標,而政策制定者不得不追求多目標。追求室內禁煙的單目標,容易迷戀“嚴刑峻法”,容易迷戀“強權干預”,而不管被禁者是否享有自由經營的權利,不管貌似嚴格的條例能否有效落實。但是,政策制定必然是多目標系統,它必須考慮“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必須考慮執法的成本和實際的收效。——舒圣祥
如果為了維護吸煙者的吸煙權利,便不禁止公共場所吸煙行為,顯然會令不吸煙公民的權益遭受損害。反之,如果為了維護不吸煙公民的權益,便硬性規定煙民在不損害他人身體健康情形下亦不能吸煙,無疑也會損害吸煙者的權利。《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草案最新版本中規定一些娛樂場所可以設吸煙區,相對更為接近立法平衡保護原則。
——魏文彪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