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9日,在廣州舉行的“從都國際論壇”上,深圳市長許勤在公開澄清華為、中興不會離開深圳的同時,也透露。近期已有超過1.5萬家企業遷出深圳,但深圳市政府正在大力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圳用于研發的經費已占到GDP的4%,未來還會持續增加。
也許,按照深圳已經具備的科技和經濟優勢,華為、中興等一流企業,確實不會在短期內遷出深圳,尤其是企業總部和研發機構、核心團隊,不會輕易做出遷出深圳的決定。畢竟,這些一流企業,除了需要考慮企業的生產、運行成本之外,也要考慮人才、信息、技術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否則,到了一個這些方面的條件難以滿足的地方,也會對企業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的。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中興等一流企業不遷移,不代表其他企業不遷移,尤其是中小企業,包括科技含量較高的中小企業,也會象華為、中興一樣堅守。要知道,這些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企業,就象一個孩子正在向成人發展一樣,需要營養、需要更好的成長環境。否則,就會發育不良,體格不強,難有市場競爭力。
近期已有超過1.5萬家企業遷出深圳,應當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即便深圳的經濟實力再強,一下子有這么多的企業遷出,也會對深圳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因此,“別讓華為跑了”、“別讓中興跑了”的呼聲,對深圳來說,還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更多的信息證明,曾經是企業聚集、創業者聚集的深圳,為什么會出現大批企業外遷的現象呢?很顯然,高成本是深圳被企業“拋棄”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產成本高、土地成本高、房價高、員工成本高、生活成本高,等等,都是深圳企業外遷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而這一切,也恰恰印證了深圳已經到了轉型的又一關鍵時刻。更直接地說,深圳與溫州一樣,將面臨“二次創業”的考驗。
眾所周知,中國的民營經濟,發跡于浙江溫州。如果沒有浙江溫州的“第一個”吃螃蟹,沒有浙江溫州的犧牲精神,中國的民營經濟發展就不可能這么快。也正因為如此,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到浙江溫州學習取經的,到溫州招商的,也就層出不窮。那時的溫州,儼然就是一個長黃金、生黃金、收黃金的天下。而很多人跑到深圳去打打工、就就業,回來也就會自己發財了。也正是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溫州經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與此同時,溫州到外地創業和投資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過,隨著其他地方對民營經濟的重視,特別是各項優惠政策的出臺以及員工成本的低廉、土地價格的極度便宜、環境的高度寬松,反而使溫州的優勢越來越弱、越來越低了。一時間,溫州的企業開始紛紛外遷,溫州的投資者也紛紛轉移到其他地方,溫州的醬也大量向外地轉移。于是,溫州也面臨著經濟空心化、企業空心化的格局。不僅如此,在整個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下,溫州人創業的熱情也大大減弱,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都放到了投機和商業炒作等方面,炒房子、炒煤炭、炒鋼材,反正哪個賺錢炒哪個,而實體企業,則越來越被溫州的投資者和企業拋棄。不僅如此,政府的服務也出現了水平下降、質量降低、服務成本高、企業運行成本高的現象。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溫州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號召企業和投資者要發揚過去的創業精神,重塑“企業家精神”。應當說,“二次創業”氛圍在溫州已經初步形成,很多企業家和投資者也開始回到家鄉,與家鄉人民一起進行“二次創業”了。
當下的深圳,面臨的正是與溫州相同的問題,亦即各種高成本與服務效率和水平的下降,讓企業難以承受,讓投資者難以承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外遷,也就成了必然。
有人說,深圳的定位在金融業和現代服務業,在研究機構集中和發散。前提是,創業的環境不能差,支撐創業的條件不能低,給創業者的心理不能產生陰影?v然深圳留下的都是高端人才,過高的運行成本、生活成本,也會讓他們“跑”了。而從深圳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種成本的上升,并不正常。因為,象深圳這樣完全可以依據高科技、大金融、現代服務、高端裝備制造為支撐的城市,不需要象其他城市一樣去追究土地效應,去追求“土地財政”。恰恰是,深圳沒有能夠獨善其身,而是象其他地方一樣,非常“俗氣”地搞起了土地效應和土地財政,甚至借大企業之名去發土地之財。如此,就是發展的方向偏了,就需要糾正。
我們說,深圳要想“二次創業”,最核心的問題不在企業,而在政府,在政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在政府想把深圳打造成一個怎樣的城市。如果是一個真正想以金融業、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小的裝備制造企業遷移,本身沒有問題,關鍵要看深圳能否把高端企業、高端技術、高端人才也留住。按照目前的生產生活成本,是很難留住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要遷移深圳的。這才是深圳最需要擔心和憂慮的地方。
當然,對一些需要技術和人才、配套等支撐的企業來說,也要把眼光放長遠些。畢竟,深圳能夠提供的,底蘊仍然很深。如果因為暫時的需要離開深圳了,有可能對企業發展是不利的。尤其象華為、中興這樣的企業,更為重要。
從總體上講,深圳需要對企業大量外遷保持警惕,尤其對目前的創業和投資環境,需要認真反思。不然,打造金融業、現代服務業的目標也很難實現!岸蝿摌I”,對深圳來說,至關重要。而“二次創業”的關鍵不在企業,在政府。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