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審視華為向蘋果授權專利這件事,需要看到的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多年來在技術創新上持續加大投入而終于開始有所回報的事實。企業只要時時刻刻不忘通過創新來做強做大,就能掌握主動權。
5月初,有關“華為2015年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的消息不脛而走。消費電子領域巨頭蘋果竟需要中國企業的專利授權?在當前制造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這個消息迅速在業界引起熱議。這里面不乏眾多歡呼雀躍者,還有不少冷眼旁觀者,質疑的也大有人在。爭論中的是非姑且不論,消息本身所帶來的信息還是值得借鑒分析。
首先,華為向蘋果授權專利,即使談不上“中國科技對美國科技的‘逆襲’”,也能夠被算作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有突破的代表性事件。從報道內容來看,“華為于2015年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主要是GSM、UMTS、LTE等無線通信技術。同時,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由于專利數量上的差距,許多媒體將焦點落在“蘋果要向華為繳納多少專利費”這個問題上。其實,由于無法獲知更多有關專利技術的內容,有關專利費用的討論沒必要深入下去。更需要看到的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多年來在技術創新上持續加大投入而終于開始有所回報的事實。尤其是在中國的通信企業經歷過2G時代的亦步亦趨,3G時代的有所參與,到如今4G時代的規則制定者這一系列的歷程之后,回頭來審視華為授權蘋果專利這事,就不難發現這種轉變的象征意義,是值得關注和認真分析的。
其次,在當下制造業整體創新轉型的關鍵時期,華為的這則消息也給低迷彷徨的制造業以激勵:假以時日,踏踏實實的創新也能帶來巨大轉變。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596億元,占銷售收入15%。過去十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400億元。目前全球研發人員約7.9萬名,占據公司總人數的45%,全球擁有16個研發中心,累計申請中國專利超過5萬件,申請國外專利萬余件,在全球企業專利申請量上位居第一。巨大的研發投入,也支持華為逐漸擁有了專利話語權和主動權。華為還通過與愛立信、蘋果等公司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專利布局。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從量變到質變,中間只缺踏實的積累這一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不忘創新的初衷。不僅在困難的時候能想到通過創新走出困境,在企業順風順水的時候,也時時刻刻不忘通過創新來做強做大企業,進而及時把握轉型升級的機會。在這方面,成功的案例有許多,失敗的案例也不少。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去年12月發布的《2014年中國有效專利年度報告》顯示,當年中國有效專利申請當中,科技含量及創造水平較高的發明專利所占比重相對較低,僅為17.6%,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則分別占到國內有效專利總量的56.2%和26.2%,同期國外發明專利占比高達79.9%。如果把這個報告結合之前華為的消息對比,就能看出,華為對蘋果的專利授權之所以在業界引起大的反響,根本上來說還是因為這樣的事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國內有關企業從中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巨大的機遇。現在誰能搶先一步,在未來就有望領先一大步。(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馮宇慶)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