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華為逃離深圳”傳聞的反思普遍聚焦在高房價對深圳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上。實際上,“華為逃離深圳”傳聞反映出的是更為深刻的命題,即當前城市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如果這次深圳市政府不及時表態要給予華為更多優惠政策支持,華為逃離深圳也許就不是傳聞。可是,除了華為以外的其他深圳高科技研發制造企業怎么辦?他們是不是也能得到深圳政府的特殊照顧?很顯然,危情時刻的政府表態并不能從根本上拯救華為們基于市場邏輯作出的逃離選擇。其實,不要讓華為跑了,這不光是深圳的恐懼,而是眼下很多地方政府都十分焦慮的問題。面對準備逃離的華為,深圳真正應該反思的不光是高房價問題,而應該是城市“產業空心化”的關鍵命題。
雖然深圳近期房價地價增速領跑全國,但是北京、上海等地區的房價地價也并不屬于低水平,那么為什么只有深圳出現了“華為跑路”傳聞呢?相反,同樣高房價的廣州地區對華為類企業的吸引力日益增強,這至少說明,房價的高低是相對于這個城市給企業所搭建的發展平臺質量以及為就業人口匹配的生活成本而衡量的。
早在2008年,深圳制造業產值增長速度開始出現明顯遞減,平均每年以3個百分點遞減,2014年甚至出現零增長,這些都是產業空心化的前兆,可是并沒有引起當地的重視,依舊憑借高消費高房價一路高歌猛進。所謂的華為逃離深圳,這只是眾多撤退企業的一個縮影,只不過這次華為的名聲太大,只能通過辟謠來穩定其他企業信心。每個外遷企業在轉移的過程中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若不是被高房價和人才短缺逼得沒辦法,正常的企業不會輕易選擇“逃亡”。沒有充足的工業用地供給,加上快速增長的房價,讓人才不敢輕易選擇落戶深圳,最終形成了目前影響企業發展的高房價和人才短缺這兩大瓶頸。
早年美國硅谷也出現了高科技企業研發外遷日本的情況,可是那種外遷是基于正常的產業更迭而不是單純的成本倒逼企業出走。老企業遷移到人力和土地成本更低的發展區域,同時新興產業能夠在老企業原址得以開花結果,這才是良性循環。但很顯然目前深圳并沒有做好相關準備,唯一能做的就是拽住老企業不讓走。這是典型的產業空心化,即特定地區為基礎的特定產業的衰退,新產業的發展不能彌補舊產業衰退而形成地區經濟的極度萎縮。
靜下心來看看今天的深圳能夠吸引企業落戶還有哪些獨特魅力:除了高房價高成本之外,似乎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不多。當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特區標志早已淹沒在依賴高房價和坐享名企總部效應的不思進取之中。與其說房價暴漲導致深圳早衰,不如說是深圳自身沒有及時反思和采取補救措施,才導致企業的撤離。
企業真要逃離,生拉硬拽是留不下來的。建議深圳等城市將目光放長遠一點,一是努力打造新興產業的研發集群,而不是單純引進某個大型名企;二是除了稅收政策這種陳舊的幫扶手段之外,要多為企業和產業集群提供強有力的配套公共服務,多承擔幫扶企業研發的智庫發展成本。要想留下心儀的企業就得提供獨此一家的高品質服務和環境,而不是獨此一家的高房價高消費。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