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花順iFIND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23家上市公司發布借殼上市相關公告,其中長生生物、聯創電子、萬鴻集團等9家公司公告已被成功借殼,*ST興業、天山紡織、中房股份等14只個股的借殼事項則都在進行中。同時,還有一些公司也在謀求借殼上市的相關事宜。
去年上半年,在股市異常火爆、注冊制呼之欲出、戰略新興板大有破土而出的大背景下,一度時期,有關借殼上市的話題也逐漸被淡忘,很多人認為,一旦注冊制全面啟動,借殼上市將逐步淡出視野,很難再激起其他企業的興趣。
然而,僅僅過了半年多時間,隨著股災的發生、熔斷的出現,股市進入震蕩期,不僅注冊制出臺的步伐放緩,戰略新興板也在“十三五”規劃中消失。同時,對僵尸企業展開清理、中概股紛紛回歸以及受融資成本過高影響,企業上市熱情增強,借殼上市也再次成為一個熱鬧話題,受到了企業和投資者的追捧。
我們說,借殼上市作為證券市場常用的一種手段,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一些已經出現問題,難以再在市場生存的上市公司,通過被借殼繼續留在市場,對于減少市場的震蕩、維護投資者利益,也是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的。同時,一些條例上市條件,但因為體制等方面的因素,一時難以上市,以借殼的方式完成上市目標,對企業更好地進行直接融資,并在借殼上市以后更好地規范企業行為,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在于,我國目前的借殼上市,似乎并不完全是市場競爭和市場行為規范的結果,而是資本市場供給側矛盾所帶來的,是市場不規范行為過多、退市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等不準確造成的。相當一部分被借殼的公司,都是長期在股市茍延殘喘以后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被借殼的。因此,借殼前后都存在許多不規范行為與不合理因素。
從上市的供需情況來看,這些年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審批制,也就是說,不管企業的實際情況如何,只要能夠通過審批環節,就可以進入市場。因此,審批環節是否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是否存在各種不規范行為,甚至腐敗行為,就對上市公司的質量影響很大。實踐證明,審批制對上市公司的質量影響是相當大的。這些年審批環節發生的案件,也足以證明審批制已經嚴重不適應資本市場發展要求,不符合廣大企業的上市需要。而人為控制上市節奏、控制上市公司數量的做法,也與企業對上市的要求相比,出現了供需嚴重不協調,上市節奏嚴重跟不上企業要求的狀況。所以,也就直接導致了供給側供應的嚴重不足,資本市場的活躍度不夠,投資者很難確立價值投資的理念。
而從市場本身來看,由于退市制度極不健全,分紅制度等也跟不上投資者的需求。因此,就等于限制了市場對上市供給的需求,堵死了企業上市的大門,迫使企業不得不通過各種不規范行為獲得上市資格。如造假、隱瞞真實情況、信息披露不準確、在審批環節尋找各種關系等。結果,造成市場的整體質量難以提升,垃圾公司在市場興風作浪。所以,如何完善市場的各種規范,讓上市公司沒有辦法通過不規范行為在市場生存,顯然,也是改善供給側供應狀況,緩解上市矛盾非常重要的方面。
不僅如此,在審批制下,對企業上市的公平性方面也就出現了許多問題。如國有企業上市比民營企業容易、大企業上市比小企業容易、有背景的企業比沒背景的企業容易、有關系券商推薦的企業比沒有關系券商推薦的企業容易等,從而使上市變成了一種尋租尋親方式。自然,上市公司的質量也就很難得到提升了。
也許正是因為股市在供給側存在太多的矛盾和問題,因此,股市的運行也就難以真正步入健康有序的軌道,股市的平衡性就差,出現震蕩的現象就比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又影響了注冊制的推出。只要注冊制不推出,審批制就取消不了。審批取消不了,借殼上市就必然會成為一種受追捧的手段,殼資源也就會十分吃香。
所以,要緩解殼資源吃香的矛盾,還是應當在供給側下功夫,盡快創造條件推出注冊制。而在推出注冊制前,一定要通過有效的監管和改革,維護好股市的穩定,最好能夠步入穩定向上的格局,為注冊制推出創造良好的條件。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