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短視頻“吐槽”在微博匯聚800多萬粉絲人氣的網絡紅人“papi醬”近日獲得了1200萬元投資,投資方為羅輯思維、真格基金、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3月21日,羅輯思維宣布與papi醬聯合拍賣廣告,廣告主可以在短視頻中露臉。這起投資被業內視為首例網紅成功“變現”案例。業內人士表示,資本開始關注網紅,是由于網紅聚集的粉絲和用戶眾多,具有品牌推廣的價值,但也指出,因變現渠道有限,網紅經濟面臨的局限如何突破,仍有待觀察。(3月23日新華網)
“papi醬”的出名,不能不說具有極大的偶然性。papi醬是戲劇學院導演系科班出身,“毒舌”風格早已出現在她出名前的作品之中,但那時的名氣并不大。她還嘗試過與他人組成組合,收獲的關注度也不高。papi醬的作品盡管是原創的,但在出名之前,事實上也很難從微信、微博平臺的大量非原創作品中躋身而出。轉折點出現在去年10月,papi醬的短視頻采用了變聲器,畫面感、聲音和主題結合起來,很快掀起了所謂的病毒式傳播。
無論在大眾傳媒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注意力從來就不是均衡分布的,少量的主題和內容會占據主要份額。這意味著,網絡信息內容要想走紅,博主、播客、微信號、頭條號要躋身“網紅”,都非常困難——但一旦幸運的走紅之后,“網紅”將受益于互聯網思想家凱文·凱利所說的互聯網經濟的一大規則“回報遞增:勝利連著勝利”,會在一個或長或短的名氣半衰期內,延續占有較多的注意力份額。這意味著,就算是接下來出現papi醬的“高仿”跟隨者、學習者,也很難短期內挑戰她已經獲得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papi醬值得投資嗎?提出這個問題,源于一個直接的利益考量邏輯:紅歸紅,不能變現的名氣,簡直沒有價值。papi醬的短視頻在目前并無廣告插入,而短視頻主題主要是與都市青年男女職場、生活密切相關,她的短視頻會受到追捧,某種程度上恰恰就是因為還沒有廣告,所以意味著純粹性,會讓人產生親切感。因此,papi醬這個賬號、自媒體品牌也好,還是其生產的短視頻也好,如果接入廣告,失去了純粹性,確實可能面臨親切感流失的危險——某種程度上說,如果papi醬真要接廣告,廣告接越多、與自媒體品牌形象及短視頻議題內容相差越大,她的名氣就會越快流失。
問題是,為什么質疑者會認為,papi醬這個自媒體品牌的變現方式,會僅僅反映為插入廣告?羅輯思維、真格基金、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4家資本單位,為papi醬一個自媒體品牌投入1200萬元,如果說只是為了找一個廣告展示平臺、交互渠道,這筆投資可就真的太冤枉了。
繼續追問,為什么“網紅”(寬泛一點說,還有其他形式的創意),要獲得投資,就一定要有一個很清晰的變現方式,才能證明價值所在?創意、創客、創業企業為什么一定要先有盈利模式,才能談創新創造,才能證明自己值得投資?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的全球巨頭亞馬遜創辦后,一連虧損了20年,直至去年才開始盈利,如果套用一些人非常直接的利益考量邏輯,亞馬遜以及美國許多社交網絡、電子商務企業,要么沒有清晰的變現方式,要么變現能力不強,簡直都沒有投資價值。
其實,“網紅”并不只是那些可以借助于直播平臺快速變現的主播,也可以是知識生產、信息傳播、輔助特定場景等流程中的關鍵角色,將更多的注意力導向其他平臺,或者干脆自建一個可以創造信息展示空間的平臺,在不加入廣告、繼續生產質量穩定的產品的情況下,導引注意力就是其商業價值所在:可以根本不考慮盈利問題,注意力資源集中,會因此帶來交叉補貼。羅輯思維等投資方的解釋“有人看到的是網紅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宿命,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轉型升級的無盡空間”,其實就已經包含了這樣的暗示。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