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的雞鳴狗盜不同,內幕交易的犯罪所得,其侵害對象并沒有指向明確的個體顯現,這就使一些人涉足內幕交易時的“恥感”消失了。
李一男,在中國的創業資本界,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他的經歷為常人所不能及,26歲就成為華為副總裁,隨后又出任過百度首席技術官、中國移動旗下12580的CEO,集“天才少年”“科技明星”“創業明星”等榮譽于一身。但是,就在最近,他因涉嫌股市內幕交易罪而受到深圳市檢察院的指控,并已在法庭受審。得知這個消息的人們,無不為這樣一位明星的墜落而扼腕嘆息。
根據檢方指控,李一男在2014年4月,通過其妹夫和母親的股票交易賬戶,在華中數控并購重組的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與該公司總裁多次聯絡、接觸,滿倉其股票,成交額達到1148萬余元,實際獲利508萬元。另外,他還讓妹妹同期購買同一股票,成交金額在499萬余元,實際獲利236萬余元。媒體報道稱,李一男創業多年,身家已達10億元,而通過此樁內幕交易獲利不過幾百萬元,兩相對照,無疑太不值。這種將內幕交易的贏利與其身家的比較容易導入一個誤區,似乎“窮人”從事內幕交易就可原諒,但法律對內幕交易懲處顯然不可能以此為依據。
內幕交易是資本市場的一顆毒瘤。一些掌握了內幕信息的人,在信息公開前先行買賣股票,往往能夠穩操勝券,這種行為嚴格地說就是一種偷盜,它對市場的公平秩序構成了嚴重的破壞。自我國建立資本市場以后,內幕交易一直是市場監管機構和司法部門的打擊目標,但總有人“前仆后繼”,他們中有不少是像李一男這樣的成功者,有的是證券、基金機構里的高級白領,年收入通常以數百萬計,有的是權傾一時的領導干部。他們在股票市場里迷失方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上未能把內幕交易視為犯罪行為。
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道德傳承都把偷盜列為羞恥的勾當,像李一男這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當然會有這種樸素的“恥感”。但是,與一般的雞鳴狗盜不同,內幕交易的犯罪所得,其侵害對象并沒有指向明確的個體顯現,這就使一些人涉足內幕交易時的“恥感”消失了。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是,一些從事內幕交易獲得成功的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且還能收獲周圍人羨慕的目光。資本市場進入中國還只有20多年歷史,如何在市場的搏擊中“取之有道”,法律的規范已經有了,但道德規范的形成還依賴于長期的社會熏陶。當我們在為李一男失足內幕交易而嘆息的時候,不妨反躬自省,如果獲得一條足可賺錢的內幕信息,是否有底氣抵御誘惑?
資本市場是推動自主創新的一個平臺,但是,當創新與資本市場聯結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內幕信息大量產生的時候。實踐證明,如果缺乏對內幕交易的“恥感”意識,僅僅依靠法律的重拳出擊,不僅難以遏制內幕交易的泛濫,更可能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像李一男一樣墜落。如果自主創新成了內幕交易者的“極樂園”,那么,資本市場不僅不能促進自主創新,反而會使自主創新出現扭曲,最終影響其發揮正面功能。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