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一直被其主流思想輿論視為“異端”“另類”,一度局限于非主流學術圈和左翼團體內討論。然而,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資本主義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和弊端,再次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論述。西方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這對于我們正確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不無啟示意義。
西方主流媒體和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關注度在上升。英國的主流媒體《衛報》《泰晤士報》等,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紛紛以“馬克思”為題大做文章。現在,包括曾經長期批評馬克思及其思想的媒體,如英國《金融時報》、美國《時代周刊》等,其頭條文章中也頻繁出現馬克思的名字和論述。馬克思的著作又開始熱銷:登錄全球銷售量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在圖書檢索中輸入“卡爾·馬克思”,相關書目信息多達上萬條。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酷洗禮,在頑固堅持新自由主義的美國,人們在華爾街舉起標語:“馬克思說對了!”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爆發后,在德國街頭不少民眾打出了“我們是那99%的大眾”“讀讀馬克思吧!”等標語。在西方國家的大學里,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課程很受歡迎。
一些西方學者紛紛為馬克思主義正名或主張“回到馬克思”。針對西方傳統上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十項控訴”,英國學者特里·伊格爾頓在2011年出版的《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一書中一一作了回應,并對各種附加在馬克思主義上的錯誤認識進行了有力批判。德國學者埃爾瑪·阿爾特法特在《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躍點”》一文中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再度發現了”,人們在危機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它“有助于分析當下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現實積累與金融市場的關系以及勞動和性別關系的變化”“可以增進對資本主義運作方式的理解,能消除自我蒙昧,并助力政治實踐”。美國學者大衛·哈維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在《資本主義的17個矛盾及其終結》一書中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存在矛盾,尤其在房地產領域投機嚴重,很多人被剝奪了家園。哈維指出,由于資本總是尋找各種新領域,隨后涌入逐利,交換價值逐漸限制和主導了越來越多的必需品。此外,還有很多西方理論家和學者主張“回到馬克思”,對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國家學說等給予重視。
以馬克思主義為研究對象的西方學術組織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在這些組織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德國的“馬克思夜校”、美國的“讀《資本論》小組”等。“馬克思夜校”是德國的馬克思主義學習班,定期邀請一些社會學家等相關人士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近些年,“馬克思夜校”的開課地點不斷增多。“讀《資本論》小組”是大衛·哈維組織的。他無論到哪所大學任教,都會開設《資本論》課程。《跟大衛·哈維讀〈資本論〉》一書,就是根據他的講課稿修訂而成的。這個小組還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宣傳和介紹馬克思的《資本論》。此外,位于德國特里爾的馬克思故居博物館近年來也頗受人們關注。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在該館留言簿上,2012年的兩個月內就有來自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訪客留言。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東歐劇變的陰云尚未散盡,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真理性及其前途命運感到困惑與悲觀。在這一緊要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鮮明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在西方興起的“馬克思熱”,從一個側面佐證了鄧小平同志的遠見卓識,也佐證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世界的真理性。
(作者為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