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六小齡童刷屏了,#幫六小齡童上春晚#一下成了網絡熱搜。2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六小齡童表示,自己尚未接到央視春晚的邀請,但看到大家對他的支持,讓他非常感動。(1月28日《成都商報》)
如何看待“幫六小齡童上春晚”刷屏,這只是網友任性或對春晚不滿的一種發泄嗎?當然不是,實際上,當我們談論這一話題時,不能離開這樣一個背景:隨著諸多與西游有關的圖書、游戲和影視作品的出現,孫悟空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IP”,其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絕不亞于美國大片中的超級英雄,并且影響力已不限于國內,去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僅通過海外市場就收回了總投資的1/4就是一明證,而今年恰好是86版《西游記》播出30周年,劇中六小齡童扮演的美猴王孫悟空深入人心,陪伴著幾代人的童年。所以,不是網友太任性,而是情懷這東西太微妙。
春晚劇組回應稱“今天你說要讓誰上,明天又想讓誰上,這樣起哄是很不負責任的”。應該說,春晚劇組簡單地將“幫六小齡童上春晚”,當成了一般的明星粉絲起哄,忽略了在30周年這一時間節點上,人們對六小齡童美猴王形象的致敬,忽略了西游文化下人們的共鳴。為什么大家希望六小齡童登上的是央視春晚,而不是其他平臺,不僅是因為春晚的影響力高,更是因為,當除夕夜闔家團圓,一個能夠勾起全家回憶的美猴王出現在舞臺上時,是令人無比溫暖的。這種樸素的情懷本應被尊重。
公眾希望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超級IP”登上春晚舞臺,絕不是起哄。在文化傳播領域,尊重情懷是一種游戲規則。一些好萊塢電影,時隔幾十年后拍出續作,仍能全球熱映,票房大賺,其中當然有情懷的力量。我們一直在講文化輸出,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知識產權的文化形象和產品,如今西游大熱,公眾希望我們自己的“超級英雄”登上春晚舞臺,怎么就成起哄了?
誠然,能登上春晚的節目,在各個環節都有著嚴苛的規定。但這并不代表一切都須墨守成規,而對公眾的意見,對植根于我們文化深處的情懷視而不見。
透過此事,其實更應該深思的是,我們在對待自身文化中的經典和流行元素時的遲鈍和麻木,西游文化很火,可是像春晚這樣的舞臺也沒有想到要給它一張邀請函;去年引起轟動的《大圣歸來》,從籌備到拍攝歷經8年,過程曲折,最后靠眾籌模式才保證了資金。顯然,與西游文化植根人心的大背景相比,“大圣”還遠未真正“歸來”。孫悟空顯然需要更多的舞臺和支持,以便更加自信地向中國和世界續寫他的故事。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