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1655萬,同比減少32萬。由于2015年是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后的第二年,因此出生人口不升反降引起關注。國家衛計委回應稱,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受生肖偏好和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影響。(1月21日《新京報》)
生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童叟皆知家喻戶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F實生活中,確實有夫婦因生肖原因提前或推遲生育意愿,但因此對全國的出生人口造成巨大波動,未免有些言過其實。衛計委把原因歸結于“生肖偏好”,是典型的“一葉障目”。
2010年有專家對生肖偏好對出生人口的影響進行過研究。該研究通過對1949~2008年的出生人口進行比對,發現從全國范圍來看,無論是單一年份、單一生肖還是十二生肖整體都不存在生肖偏好,其中1991年的羊年比1992年的猴年多生139萬,2003年的羊年比2004年的猴年多生6萬。研究認為出生人口的波動更多是由于人口慣性的影響。
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后,衛計委預計人口會出現“政策性”增長。結果數據顯示,2015年出生人口比2014年減少32萬。這讓衛計委情何以堪?為此,衛計委給出了兩個原因:生肖偏好和育齡婦女數量減少。
關于“生育偏好”,上文已經提及從歷史上多個羊年猴年的研究比對,發現這個原因根本是“一葉障目”。對于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生肖的個人偏好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實際上,2015年出生人口下降的真正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衛計委提到的“育齡婦女數量減少”;二是生育觀念變化。由于這兩個原因的交互影響,才導致了2105年出生人口不增反降。
首先是育齡婦女基數下降。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1980年后我國年出生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80后、90后、00后人群分別是2.19億、1.88億、1.47億,出生人口下降比達32.8%。前兩類人群如今正逢生育年齡,由于育齡夫婦基數下降,新出生人口隨之下降也理所當然。
其次是生育觀念發生變化。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后,官方預期有200萬二孩出生,而實際申請二孩的單獨夫婦僅100萬對。受單獨二孩政策影響較大的是居住在城鎮的夫婦,但城市的教育費用和樓價都很昂貴,加上依靠子女養老的可能性降低,使他們認為沒必要多生。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后,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全國20-49歲育齡婦女再生育意愿為31%,城鎮育齡婦女再生育意愿為25%;農村育齡婦女再生育意愿為40%,F實生活中,從親朋好友同事同學的閑談中,再生育意愿占比與調查數據也基本吻合。這些都表明,傳統的“多子多福”的觀念已悄然改變。
衛計委把出生人口下降歸結于“生育偏好”,是典型的“一葉障目”。作為主導人口大計的政府部門,應該從科學角度出發,對人口進行長期跟蹤、動態研究,不斷根據情況,適時調整政策,以免出現人口結構失調或性別比例失衡。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