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的理論假設,在中美大局面前頻頻失效。以“相互依存”為邏輯的國際關系理論,變得很有解釋力
在習近平主席訪美之前,美國輿論出現了一些針對中國的雜音,比如對中國商業環境的抱怨、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焦慮、對南海形勢的炒作,等等。一些人對中美關系前景充滿擔憂,但筆者認為,這些“低階次矛盾”,并不能證明中美關系失去穩定性。
過去20多年來,每逢兩國高層互訪或高級別對話之前,美國輿論常拿中國政治制度和人權說事,臆測“中國的崩潰”。相比起來,當前美國輿論所關注的話題顯然更加務實、更趨具體。
這說明,中美關系已逐漸解決了那些戰略層面的“高階次矛盾”。中國反復強調,愿意做目前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建設者和改革者,不排斥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利益存在。而美國官方也多次宣稱,美國歡迎中國崛起,不會尋求顛覆中共現政權的行動。這些聲明都不是隨口說說的辭令,而是兩國對全球形勢與彼此戰略關系的慎重考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走出冷戰陰影已成為大勢所趨。中美雙方這些年為此付出的努力,是當前一些具體事務的分歧所顛覆不了的。兩國之間近百個各層級的對話機制,都在極力避免冷戰出現的可能性。“零和博弈”的理論假設,在中美大局面前頻頻失效。相反,5000億美元級的經貿壓艙石、數百萬人次的年均人員往來,讓以“相互依存”為邏輯的國際關系理論,變得很有解釋力。
未來的世界歷史學家在描述當下中美關系的諸多矛盾時,或許會為這個時代的中美決策者點贊。他們要書寫的不再是兩場慘絕人寰世界大戰的“極端年代”,也不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的嗆鼻火藥味,而是要刻畫兩國耐心地對一些定時炸彈引線的拆解,對歷史遺留雷區的清掃。
兩年前,中美兩國領導人共同宣稱以“不對抗、不沖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內涵,建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現在看來,至少前兩個詞組已經具有了相當厚重的基礎。至于如何相互尊重,如何在一些具體議題上實現合作共贏,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溝通、磨合與協商。
從這個角度看,一些美國輿論趁機發難,對中國施壓,以解決具體議題,本身就是對大國戰略互動的歪曲與誤判,更是對國事訪問的矮化與短視。這些雜音充其量是美國部分人士對中國的“小算盤”,根本阻止不了中美兩國有識之士的“大買賣”。事實上,在許多全球議題上,如網絡安全、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上,美國對中國的倚重遠比上述分歧更緊迫。
基辛格對每一位美國總統都提過相同的對華政策建議,那就是坦誠地與中方交流,關注中方的關切,努力解決雙邊關系中出現的明顯問題。中國人對美國也應有更大的心理優勢和自信心。我們應當堅信過去30多年的對美外交取得的重大進展,堅信當前中美大局的穩固性與廣泛性,堅信未來中美兩國的發展定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未來如何繼續豐富和發展中美關系,取決于兩國正在鞏固的大國心態。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