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舉辦的2015年“雨果獎”揭曉,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度w》此次獲獎是中國作家第一次在國際科幻作品大獎中獲得獎項。(8月23日 澎湃新聞)
中國作家劉慈欣這些年的科幻文學成就,有目共睹。一部《三體》被網友譽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推向世界高度”,此次摘得雨果獎桂冠,更是打破了多年來,中國作家無人在此領域獲獎的空白。然而,盡管劉慈欣個人成績突出,從大環境來看,中國科幻文學仍處于一種比較低迷的階段,科幻文學受眾仍舊相對小眾。
科幻文學重不重要?答案不言而喻。還記得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當年他的一部作品《從地球到月球》,其中所提供的登月方案,繞月飛行后來一一被驗證!逗5變扇f里》中描繪的潛水艇,更比潛水艇的發明提前了100年。某種意義上,科幻文學具有開辟道路作用。而熱愛科幻文學的群體,在科學上的前瞻性也強于其他群體。上個世紀在科技領域起著先鋒作用的美國,其本土誕生的科幻文學以及科幻文化,便十分濃郁。無論是科幻文學大師阿西莫夫描繪的機器人三大定律,還是當年名噪一時的影視作品《星球大戰》,科幻在美國社會,可謂站位高處眺望遙遠科技彼岸的紋路。這也就使得美國社會形成了一種濃郁的科幻文化,有志于科學事業的后輩前赴后繼,崇尚科學家成為一種主流文化。
而從此次中國作家首獲雨果獎來看,我們在科幻文化上的建設仍任重道遠。盡管文藝是多元的,但科幻的過分小眾地位卻是不利的。打開互聯網小說網站,最吸引人最受年輕一代喜愛的是玄幻小說。何謂玄幻,即玄學為基礎,如魏晉修仙風氣一樣的小說。打開電視,熒幕罕見國產科幻。即便有一二作品,也由于水平太差,難以吸引觀眾。甚至于朋友圈,都是所謂的心靈雞湯占據主流。一個社會的群體仿佛與科幻文化絕緣,由此帶來的直接惡果是社會對科學家的熱情不高,學院下一代坐得住冷板凳搞前沿研究的學者也漸漸稀少。在尖端科技領域,我們缺少突破性的進展,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未嘗不是文化領域構成錢學森之問的一個重要答案。
由此而審視中國作家劉慈欣首獲雨果獎,我們既為他感到高興,同時又不應只注重他一個人。科幻文學可以通過大師的作品得到迅速傳播,同時也需要更多真誠的愛好者與創作者的攜手前進。就目前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創作平臺僅剩下《科幻文學》雜志而言,這種前景無疑并不樂觀。
以此而言,圍觀劉慈欣獲獎,更重要的是看到國產科幻文學的狹窄空間,呼吁關注并拓寬科幻文學的道路,讓科幻文學獲得更廣泛的傳播空間,獲得更強的生命力,誕生更多的優秀作者,也讓我們的文化土壤得到改善,注入崇尚科學的基因。而從長遠來看,這中間需要做的工作,絕不僅僅局限于科幻文學本身,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用心培植。(楊興東)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