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毛澤東同志開展了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等一系列調查活動。今天重溫這段歷史,可以使人感悟到: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最關鍵的是處理好如何對待群眾這個基本問題。
為民謀利是我們黨的宗旨所在,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
1930年發生了“中原大戰”。紅軍九打吉安,一打贛州,打下長沙,進行第一次反“圍剿”。在這個大背景下,毛澤東同志進行了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等一系列調查研究。人們不禁要問:軍事斗爭這么緊急,毛澤東同志怎么還堅持搞調查研究、抓分田分地呢?其中的緣由,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對斯諾說得很明白,“1930年2月7日,在江西南部召開了一個重要的地方黨會議,討論今后蘇維埃的綱領”“會議決定分配土地,加速建立蘇維埃”“對于這個新的綱領,農民報以熱烈的擁護,這有助于我們在后來的幾個月中打敗國民黨軍隊圍剿的斗爭”。群眾利益是群眾最關心的,維護群眾利益是我們黨和紅軍得到群眾擁護、支持進而打勝仗的根本原因。毛澤東同志說,“我們當了人民的代表,必須代表得好”。代表人民什么呢?他認為,“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正是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毛澤東同志指出:“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我們是這樣做了么,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歷史是認識和把握中國發展規律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修課。我們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地走向未來,就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到維護群眾利益上。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
貫徹群眾路線要有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落實到解決實際問題上
一個先進的政黨善于在眾聲喧嘩中聽清楚時代的聲音,解決時代提出的問題。我們做群眾工作,就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礎,把群眾利益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在毛澤東同志開展尋烏調查的時候,群眾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是土地。如何讓農民得到土地,如何分配土地?毛澤東同志1930年正是帶著這些關鍵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制定了黨領導土地革命的重大政策,推動了土地革命。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同志強調增強調查研究的問題意識,要求我們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強調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這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當前,把群眾的利益表達準確、代表到位,就要真正把維護群眾利益的旗幟高揚起來,把維護群眾利益的責任落實到人,打好維護群眾利益的主動仗。正如毛澤東同志強調的,“共產黨員要像和尚念阿彌陀佛那樣,時刻叨念爭取群眾”。要著力解決那些關系重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方面的問題;著力做好“小事”,現在一些群眾的意見和不滿并不是針對黨和政府,而是針對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和事情;著力保住民生底線,堅持抬高底部、縮小差距,使資源財力配置體現保底扶弱;制度規定要向群眾公開,處理公共事務要主動接受監督,著力促進社會公平,讓群眾感受到公平;善于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用溝通、協商、教育、疏導等群眾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新媒體等現代手段,讓群眾理解、擁護黨的政策,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以正確的政策解決群眾的利益問題,是做好群眾工作、得到群眾支持的關鍵
毛澤東同志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黨對群眾利益的代表和維護,往往體現在各項具體政策上。所以,貫徹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要抓住制定和執行政策這個關鍵。其一,抓住問題,就要抓住關鍵問題、突出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貫徹群眾路線,實現群眾利益,要抓住難題。難題,難就難在對利益群體的分析。現在,社會矛盾碰頭疊加,利益主體多元多樣,利益訴求復雜交錯,群眾對利益的敏感度不斷上升,統籌協調群眾工作的難度不斷加大。毛澤東同志調查研究的方法為我們做好這方面工作樹立了典范。其二,破解難題,關鍵是拿出具體辦法,制定有針對性的正確政策。抓住了關鍵問題,還要有的放矢地制定具體政策,破解難題,這樣才能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其三,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還要根據實踐效果不斷調整、完善。我們貫徹群眾路線,就要把握各方面的利益關切,提高統籌各個群體利益的能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在制定、貫徹、執行政策過程中,反對主觀與客觀相脫離是一個根本的問題
群眾路線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思想作風,貫穿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回顧歷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走向勝利,之所以能夠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法寶就是始終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其一,要服務群眾、依靠群眾,就必須深入群眾、了解情況。毛澤東同志強調:“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習近平同志強調,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帶著事先定的調子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制定與貫徹執行,保證我們在工作中盡可能防止和減少失誤,即使發生了失誤也能迅速得到糾正而又繼續勝利前進。其二,密切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根本是密切黨群關系,關鍵是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觀點是黨的基本政治觀點,群眾工作是全局性、基礎性、經常性和根本性的工作。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重溫黨的奮斗歷程,我們要把黨的群眾路線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抓住密切黨群關系這個核心問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防范脫離群眾這個最大風險。
(摘自8月3日《江西日報》。作者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