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棚戶區改造取得了長足進展,雖然仍存在一些問題,但發展是大趨勢。需要在發展中厘清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棚戶區改造已經不能單純地被看作是一項具體的工作,而應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推進。
本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城鎮棚戶區改造群眾滿意度調查報告。調查采取重點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陜西、甘肅、寧夏共20個省(區、市)的10100個城鎮棚戶區居民調查樣本,以入戶調查的方式開展。
整體上看,大部分棚戶區居民滿意和基本滿意加快棚戶區改造政策,以及政策落實情況,但也提出希望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安置房交房,不斷完善棚戶區改造中的拆遷安置補償標準和補償款按時足額發放辦法等。客觀上,這個報告基本反映了近年來棚戶區改造的政策及落實情況,以及棚戶區改造的重要意義,并證明了棚戶區改造將助力中國避開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棚戶區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居民收入差距的問題。2014年我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9,連續6年下降,說明我國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但仍高于國際公認的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我們仍需致力于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作為目前我國居民支出最大的住房一項,如果能夠通過棚戶區改造,不斷改善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現狀,則會對貧富分化的問題起到積極化解。
其次,棚戶區改革有利于加快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在我國城鎮化加速的進程中,伴隨著農業生產效率的逐步提高,已經有相當部分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這些勞動人口是未來城鎮化的支撐力量,也是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基礎動力,但目前的現實問題是這部分人在城鎮化中的居住水平較低,如果能夠通過棚戶區改造解決這部分人口的居住問題,再輔以其他措施的落實,把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和潛在的溢出勞動力變為穩定生活的居民,則有利于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
再次,棚戶區改造也有利于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目前的結構轉型中過剩產能、落后產能的去化過程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如何在經濟下行、產能化解的過程中解決這些企業員工的安置問題已經浮出水面。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要解決這些職工的居住、醫療等基本生活問題,在棚戶區改造的進程中,充分考慮這部分人的后顧之憂,不僅有利于社會穩定,也消化了結構性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利于經濟結構實現有秩序地良性調整。(作者為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