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要的經濟指標“黯然失色”之時,服務業指標卻“一枝獨秀”。根據Markit最新公布的數據,7月份財新服務業PMI為53.8,前值為51.8;而7月份財新綜合PMI為50.2,前值為50.6。
作為經濟結構轉型的核心抓手,服務業在上半年的表現可圈可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今年上半年GDP累計增速為7%,“保七”成功的關鍵,就在于第三產業的發力,一、二季度,第三產業的累計增速分別為7.9%和8.4%,而傳統的經濟引擎第二產業增速則趨勢性下行,今年6月份的增速已經下滑至6%。
在交運郵政、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金融、房地產及其他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主要構成中,金融業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去年,金融業的增速為10.2%,而今年一、二季度,金融業的增速分別達到了15.9%和17.4%。根據國信證券分析師董德志的測算,和2014年底相比,金融業邊際上額外拉高GDP在今年一、二季度分別有0.43%和0.54%。
當然應該看到,金融業的靚麗表現和今年上半年股市的火爆有直接的關系,股市成交量的激增助推了金融業走強。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成交金額為76.91萬億元,而去年全年上證指數成交金額為37.43萬億元,這也意味著今年上半年股市的成交金額已經是去年全年的2倍多。
自2012年以來,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速出現背離,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開始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我國經濟結構正處于不斷優化的過程中,經濟結構轉型已經初見成效。
從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半年報中,服務業也是表現優異。國泰君安的一份研報顯示,剔除金融板塊(銀行和非銀)后,服務業大幅改善,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10%,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
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是我國經濟發展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關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下,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抓住服務業這個牛鼻子,在第三產業中崛起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整體經濟的企穩回升起到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