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11時44分,武漢大學官方微博展示該校2015級本科錄取通知書,8分鐘后有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的網友質疑,武大錄取通知書與人大去年的錄取通知書“字體雷同,構圖雷同,云水紋路雷同,字框布局雷同,水墨風格雷同”。(7月28日《南方都市報》)
假如還有人在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基本上可視作無稽之談。“無稽”意為無法考察,“無稽之談”就是沒有根據的說法。本想把“武大回應錄取通知書疑抄襲人大”稱作無稽之談,但其中涉及的“錄取通知書”是有據可查的,而武大對此言之鑿鑿的回應,又顯得自說自話。人家只是說“雷同”,您卻非要往“抄襲”上扯,不就有點無稽之談了嗎?
至于“雷同”問題,只要對比兩高校錄取通知書的圖片就一目了然了。其中除了“錄取通知書”這五個字的意思一樣外,幾乎沒有共同之處。對于這種根本不可能延伸到“抄襲”的“雷同”,有什么必要一本正經地解釋和回應?
可能因為高考的話題已經逐漸降溫,高校招錄的“心動一刻”也稍縱即逝,高考狀元們正上演著各種不倫不類的“衣錦還鄉”把戲,作為高校怎么可以因暑期而偃旗息鼓?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也弄點動靜出來互動一下。偏巧有網友質疑武大錄取通知書與人大去年的有諸多“雷同”,那么,先把“雷同”上升到“抄襲”,接下來就可以做文章了。因為,雷同最多是缺乏自己的特色,而“抄襲”就涉及大是大非了。
武大要證明錄取通知書沒有抄襲人大,就必須展示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思路。于是,便有了“武大通知書采用‘龍騰魚躍紋’,與武大傳統建筑的‘珞珈綠’相呼應,寓意武大學子的大氣和勇氣”的“畫外音”。試想,如果不是針對質疑的回應,包含在一張錄取通知書中的含義,怎么好意思特地拿出來言說?在民間意識里,錄取通知書就像送禮用的紅包,誰去理會上面印了一個“囍”字還是“福”之,里面的真金白銀才是最關鍵的。而在“紅包”上做文章,可能也只有正在放暑假的高等學府了。
那么,輕而易舉就能洗白的“抄襲”,能不能同時讓武大起到“龍騰魚躍”和“珞珈綠”的借勢發力?能不能變成一次形象提升?我看未必。武大把錄取通知書的設計思路,總體上歸納為“已成為流行趨勢”的“傳統文化元素”。“這種傳統文化資源是公開的,而非獨家專屬”,武大“自然也有這種繼承與弘揚的權利和義務”。看似振振有詞,但已經流露出是在共享一種“公開的”、“非獨家專屬”的傳統文化資源。換句話說就是,人大用得武大就用不得?
而且,在武大對人大錄取通知書的“解讀”中,也表現出過分的用心。武大發現,人大使用“海水江崖紋”,經轉化后表達其“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的人才培養理念。雖然不知這是在關于“抄襲”之前還是之后發現的?但武大還是給錄取通知書加了個“邊框設計”,以示“武大的通知書是緊緊圍繞自己的個性需要而展開的獨立設計”。
不管實情如何,如此這般,一張錄取通知書起碼讓武大和人大兩所高校再次大放異彩。而且人大更像是撿了個便宜:“目前,中國人民大學招辦在官方微博上置頂了有關去年錄取通知書的介紹,但未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