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國際大賽與群眾賽事的時間,讓二者產生互動,既可以讓“高大上”的頂級賽事更接地氣,也能讓參賽群眾過把“明星癮”
5月17日晚的上海八萬人體育場,當中國選手鞏立姣還在國際田聯鉆石聯賽女子鉛球的比賽中向金牌發起沖擊的時候,四周的跑道上卻“混入”了一群業余的跑步愛好者。原來,作為群眾性賽事的嘉銀金融鉆石賽也正在同時舉行。合理安排國際性大賽與市民比賽的時間,讓二者產生互動,上海市的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打通”群眾賽事與世界頂級賽事,鉆石聯賽并不是一個“孤本”。去年,中國田徑跳躍精英賽就走進清華大學,與學校的“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同場進行。近日,2015年花劍世界杯正在上海市靜安區知名的梅龍鎮廣場進行。在同一塊場地上,市民參加的擊劍“精英挑戰賽”下午剛剛結束,花劍世界杯的決賽緊接著開始,兩項比賽的互動也比較頻繁。
引入世界大賽的同時,在比賽時間的設計上將其與群眾性賽事打通,這些“同場競技”的畫面無疑使此前“高冷”的大賽更接地氣。而那些像田徑明星一樣經過混采區、拿到正式成績單的經歷,對于嘉銀金融鉆石賽的參賽群眾來說同樣不可多得。
打好時間這張“牌”,對于群眾體育另一個重要方面“場館開放”同樣重要。通過盈利體現商業屬性與開放場地實現其公益屬性,一直是體育場館開放過程中一段難以調和的矛盾。而開發空閑時間以提高場館的開放效率,是不少成功案例的共同特征。寧夏中衛利用節假日向公眾開放私人投資的游泳館,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則將社會場地“借”給學校上課使用,均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在場地開放工作中搞“一刀切”,讓本就生意火爆的場館低價或免費開放,本身并不公平。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統籌安排開放時間,往往會得到雙贏的結果。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