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8歲時候的樣子嗎?4月9日上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發布微博:“文學虛構可以改變真實記憶,甚至作家也會迷失真我。某作家常寫自己小時候饑寒交迫,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沒錯,照片中的小男孩正是作家莫言。(4月9日觀察者網)
照片中的兒時莫言確實并不顯瘦,莫言如此回憶:“那時候,我們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里,基本上都是赤身裸體的,只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才胡亂地穿上一件衣服。”莫言繼續說道,“那時候,我們身上幾乎沒有多少肌肉,我們的胳膊和腿細得像木棍一樣,但我們的肚子卻大得像一個大水罐子……我們的脖子細長,似乎扛不住我們沉重的腦袋。”
看這張照片,與莫言自己所描寫的確實有較大出入,當然也可能莫言在照相前特意穿帶整齊了去照相,但據莫言自己回憶到,當時是其表姐照相時,他臨時去搭的一張相,也就是說,莫言這張8歲的照片可以較為真實地再現當時他的生活狀態。這時候的莫言與他自己所描述的確實不太一樣,雖然并不像一些網友調侃的是“小胖子”,但從照片上來看,并不像是受到“饑寒交迫”的人。
當然,雖然那個時期是困難時期,但父母還是會優先讓孩子吃好的,可能莫言所受到的苦并不像他自己所說一樣那么嚴重。巴爾扎克有一句名言:“苦難是人生的老師”。文章憎命達、憤怒出詩人,一些悲慘的往事成了作家們源源不斷的題材,成了作家豐富的精神財富。正是因為苦難、情感糾葛等等意境能有助于作家寫出優秀的作品,于是出現了一些無病呻吟甚至胡編濫造的作品來欺世盜名。記得我姐讀小學時的一個同學,寫了篇作文,文中寫道其父還是其母病逝,寫得真摯動人,在市里組織的小學生組作文評選獲了獎,最后卻證實其父母活得好好的,就取消了已頒發給她的獎勵。一些作家為了寫出“感天動地”的文學作品,不惜編造出很多未曾發生過的故事。
但是,文學作品本來就是虛構的,不應該過于較真,就像莫言的小說,不能說描述了人們在饑寒中的凄慘景象,而就認為莫言是在編造故事,莫言不是史學家,他是作家,他的作品可以是虛構的,可以對所描述的事件進行渲染、夸大的藝術處理。但文學作品也不可背離了歷史大背景,應該遵循基本的史實。而這點我覺得莫言應該做到了,在那個時期,確實很多人吃不飽飯,不能因為莫言小說中有渲染等藝術處理方法,就認為莫言在瞎編濫造。至于莫言自己,他出身于普通的農民家庭,在那個時期吃不飽飯也很正常,但父母可能優先給孩子吃,以至于孩子并不會太難捱,這也可能就是莫言8歲那張照片為何并不顯瘦的原因。
當然,莫言通過散文或是個人回憶的方式敘述那段歷史的個人經歷時,還是應該保證完全真實。他說到自己小時吃不飽飯,“像狗一樣把任何能吃的東西塞進嘴里”,看過莫言彼時的照片后,自也難免不引起人們的懷疑。但一張照片畢竟說服力不夠,不能憑借一張照片就來認定莫言是在煽情地掩飾當時的真實場景。
要證實莫言是否說謊,需要還原那段歷史,不能再只有文學家的描述,也要有嚴謹的歷史資料與數據及更多影視作品與報道來還原歷史真相。網上很多網友質疑莫言的言行,正是因為這些網友大多是八零后、九零后,他們對那段歷史隔膜,歷史記憶已經斷代。我們不能只有一張照片來為莫言所敘述的故事證實或證偽。此一事件,也提示了作家雖然并不是史學家,但也需要真實記錄自己的時代,這是對時代負責,這也才是作家的真正使命。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