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的央視公益節(jié)目《等著我》,有一位與眾不同的救助者,23歲的紅裙女孩詹霞,她要尋找的是2014年8月18日,與她一同乘從香港飛往美國西雅圖的航班,坐在她左邊的一名男生。10多個小時的同行,期間的交集和片言只語,讓女孩對男生暗生情愫,但羞澀和矜持,讓她失去了與男生進一步交往的機會。回國后,她用微博、微信,通過打航空公司客服電話尋找,直到走上了《等著我》舞臺。雖然尋找結果仍沒能如女孩所愿,但她對這段美麗邂逅的深情述說,讓《等著我》觀眾分享了年輕人追求愛情的甜蜜。
對于每個周二等到十點半的觀眾來說,碰到這樣的“尋親”,確實有點出人意料。因為能夠等候這個節(jié)目的觀眾,主要還是關注那些尋找失散親人,特別是尋找丟失孩子的救助者。一些撕心裂肺的往事,骨肉分離的苦難,讓觀眾感同身受,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她們期待每個丟失的孩子都能夠找到,每個破碎的家庭都能夠團圓。對比起這樣的期許與追求,我覺得,紅裙女孩尋找一同飛往西雅圖的那個男生,確實沒有多大必要出現(xiàn)在這檔節(jié)目中。
當然,偶爾有這樣的“尋親”,稀釋一下節(jié)目沉重的格調未尚不可。況且,這也符合該節(jié)目的理念——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一位對你至關重要的人?他可能是你的親人、戀人、朋友、恩人、老師等。由于種種原因,有一天他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再也無法聯(lián)系上。《等著我》節(jié)目就是為你服務,幫助你找到那個人,助你尋回那份彌足珍貴的情感。
鑒于這檔節(jié)目開播一年多來的主流趨勢,它幾乎就成了普通人尋找自己失散親人的平臺。它動用全媒體,運用包括民政部、公安部和全國婦聯(lián)等國家力量,和明星、專家的影響力,還有無數(shù)沒有任何報酬的志愿者的辛勤工作。以這樣的力量拯救苦難,人們無話可說,惟有感謝央視,感謝倪萍,感謝那么多臺前幕后的人們。但是,當它為了一個青春洋溢的女孩,去尋找那個可能有情也可能無意的男生,人們就起了疑問,用龐大的國家資源,來圓一個少女的懷春夢想,這究竟值不值、妥不妥?
有媒體曾經(jīng)報道,中國每年失蹤兒童估計有20萬人左右,找回的大概只占0.1%。雖然這個數(shù)據(jù)沒有被官方確認,但失蹤兒童這個現(xiàn)象的確非常普遍。2011年,公安部開展為期半年對來歷不明兒童的專項調查,通過DNA生物檢測,就確認有2000名兒童屬于被拐兒童。想象得到,他們的父母正在艱難地尋找,孩子們也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許面臨著種種危險。隨著《等著我》節(jié)目的影響力,許多尋親的人,有的是父母,有的是孩子,都希望在《等著我》節(jié)目中爭取到呼喚和尋找親人的機會。在此,難道一個小女生人生中錦上添花的小情懷,不應該在雪中需碳的渴望面前作出讓步嗎?
如果說要調節(jié)觀眾的壓抑心情和凝重氛圍的話,比尋找一見鐘情“男友”更有必要更有價值的,是通過節(jié)目組及志愿者們的努力,讓更多的失散親人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家,讓更久遠的親情裂痕早日縫合。那時,觀眾含淚綻開的笑容,也是這個時代最美的花朵。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