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穿戴奢侈品,但見過不少人消費奢侈品。
上海某奢侈品購物中心,最近出了新聞。據說,有顧客花了數億,買走一顆超大克拉鉆石。又據說,買者來到柜面直接要求看貨,端詳兩分鐘立刻買下。還是據說,買者是兩名女子,事先曾有人到現場看貨,拿走鉆石的,是一名中年婦女。
見過這家購物中心開業的場景。人頭攢動,買者云集。一個國人很熟悉的品牌包店,35分鐘內所有商品賣光。1萬多元1個包,買得起的,大有人在。記得有一次,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走出機場,人手一個品牌旅行箱,被外國記者寫入文章中:“中國男足在選擇旅行箱上的統一性,讓人期待他們在球場上默契配合的前景……”
國外的奢侈品店,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英國,跟著朋友去開眼界。事先預約,店面特地留出15分鐘“單獨購物”時間。店面不大,統共30多樣商品,最便宜的一件斗笠,8000英鎊。朋友猶豫再三,沒有下單。
第二次是在瑞典。見一個其貌不揚的老年女子,姿態優雅地用手指將商品一一點過,身后店員一件件拿起。結賬時女子遞上一張名片,說:“剛才那些,是我不要的,余下的每樣一件,送到這個地址。”
中外消費奢侈品的心態,大有不同。身邊不少人的眼中,奢侈品是一件商品,攢上幾個月工資,奢侈一把,是所謂“奢侈品”。而在歐美,奢侈品是一個體系,什么樣的穿著,配什么樣的首飾,背什么樣的包。收入沒到這個水平,用起奢侈品,迎接的往往不是羨慕,而是奇怪的眼神。
兩種心態,沒有優劣。但是,真正的奢侈品,可以花錢買到。真正的奢侈體驗,卻是買不到的。在我們的城市社會中,自然的東西最奢侈。就像夕照的無人公園,就像奔涌江邊的鮮活魚館,就像雨后森林里的負離子,就像煩悶夏日里的一縷微風……
脫離了自然,去追求人工制造出來的奢侈。這才是最大的奢侈。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