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偽劣商品已成為阻礙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毒瘤”,亟須根治。相比外部監管,平臺運用技術手段打假起到的效果或許更加明顯。評價一個平臺是否成功,不應只看它承載了多大的資金流和商品流,更應看它是否能駕馭在這個平臺上運行的商業行為
近幾天,淘寶“小二”質疑國家工商總局抽檢結果的新聞被大量轉發。起因是國家工商總局1月23日發布了《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顯示淘寶網正品率僅為37.25%。緊接著,淘寶官方微博發表了淘寶“小二”寫的一封公開信,認為工商總局在抽查過程中存在程序失當、抽樣不科學等問題。而工商總局回應稱,抽檢并不存在標準差別,目的是要發現違法線索進行查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經營秩序。最新劇情則是,淘寶網1月28日下午正式發表聲明,稱“歡迎公平公正的監管,但反對不作為、亂作為、惡作為”,并表示淘寶也是假貨這個階段性問題的受害者,不會推卸責任。
其實,無論劇情怎樣變化,最終要解決的是不讓假貨繼續泛濫的問題,是構建讓假冒偽劣產品不再大行其道的平臺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淘寶和國家工商總局等執法部門都責無旁貸。
業內人士或許還記得,20年前的1995年,針對當時市場上假冒偽劣現象較為嚴重、人民群眾反響強烈的問題,中宣部、原國內貿易部在全國范圍內共同發起了“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深受消費者歡迎,也產生了深遠影響。20年來,不斷完善的市場監管、消費者的監督和成熟,讓實體店更加重視自我約束,誠信經營,制假售假的行為越來越為市場所不恥。然而,當商品有了電商這樣的新的銷售途徑,類似100元的愛瑪仕絲巾、1000多元的卡地亞手表、一二百元的普拉達皮包等的廣告推介變得多了起來。網絡購物假貨之多、投訴打假之難,是不能否認的事實,相信不少經常上網購物的人都為此付出過代價。假冒偽劣商品已成為阻礙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毒瘤”,亟須根治。相比外部監管,平臺運用技術手段打假起到的效果或許更加明顯。比如,透過消費者投訴、店家廣告推介和商品呈現,平臺就可以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掌控。評價一個平臺是否成功,不應只看它承載了多大的資金流和商品流,更應看它是否能駕馭在這個平臺上運行的商業行為,這樣的行為更能體現平臺的價值觀。價值觀比商業模式更重要,也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建立一個對電子商務平臺科學有效的監管體系還有更多工作可以做。有消息稱,目前淘寶店家數量已超過500萬,商品數量則以億計。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外部監管完全覆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更需要平臺與監管機構全面配合,共同構筑建立在法制基礎上的防線,讓假冒偽劣商品無立足之地,讓消費者放心購物,也讓生產廠家有動力生產出更多優質、創新的產品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最終讓電子商務平臺充滿生機和活力。
發現問題不應回避,而應以此為動力,動員相關方面共同解決問題。淘寶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其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在全球的影響力都不可估量。20年前的“百城萬店無假貨”行動把假冒偽劣商品趕出大商場,今天淘寶不妨也借此機會進行一次“百萬店家無假貨”行動,讓更多人為淘寶點贊,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作出更有意義的貢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徐涵)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