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鏈消息人士稱,供應商們眼下正在為趕工生產足夠數量的iPhone 6屏幕心急火燎,因一個重要組件需要重新設計,曾一度打斷屏幕面板生產。iPhone 6預計下月發布。(8月26日《南方都市報》)
眼瞅著“雙九”發布會在即,卻傳來蘋果新手機“自我折騰”的消息。業界認為,這反映了“供應商在滿足蘋果嚴苛要求上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但,誰說這樣的“折騰”,不恰恰是科技與創意精神的彰顯?
據說蘋果計劃在4.7英寸iPhone上使用最薄的屏幕,原先想把背光膜減少到單層,而非標準工藝的兩層。但按照單層設計規范生產的屏幕亮度不夠,背光模塊于是重新調整,裝配雙層背光膜。“這導致時間上的浪費,一些屏幕組裝線被迫臨時停工。”單層可以更纖薄,雙層可以更透亮,事實上,背光設計的“瘦身法”,并不是討巧的一項工藝,此前有消息稱,其“增加了背光模組的組裝難度,使得其老伙伴供應商Minebea出現良品率問題”。好不容易單層的技術難題解決了,如今又不得已恢復雙層——這樣的“瞎折騰”,確實讓有些“精明”的商家看不懂。
一來,有人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折騰”。就像新聞跟帖里說的,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浪費成本不說,還讓上市時間更為捉襟見肘。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如果沒有單層與雙層之間的來回反復,沒有這種冒險與創新的沖動與實踐,蘋果還是今天的蘋果、世界還是今天的世界嗎?二來,蘋果其實也大可不必在這個節骨眼“折騰”,譬如不聲不響地將單層背光手機混雜上市,抑或屈服于超薄數據而讓渡背光功能,起碼不會延誤工期,甚至還能收獲好評,何況,就像民眾說的,手機總是遺憾的藝術,零零碎碎的問題,等下一版再來糾正就可以。那么,蘋果的較真,究竟是真傻還是真精明?
在“后喬布斯時代”,蘋果盡管已經今非昔比,但車庫文化的底子還在。歷史沉舟側畔,科技千帆競發,誰也不可能永葆青春、長命百歲。只有一點:這些年,年復一年的軟硬件更新,苛求卓越的工匠情懷,蘋果干的顯然不是“一錘子買賣”。它在細節上的斟酌與考究,在人性上的專注與體認,在創新上的砥礪與激情……盡管有著程度的深淺變化,但終究融匯成了企業理念與創意精神。
失敗的“瞎折騰”,總比山寨的抄襲來的可親可敬。只要版權與創新不是空話,基于消費體驗與市場理性的折騰都值得點贊。做一只不將就又會折騰的“蘋果”,也許比安于產業鏈下端、在勞動密集型薄利上掙扎,更有盼頭,更值得鼓掌。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