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必然強化市場經濟主體的利益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促進其個性、能力全面發展,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道德品格,諸如包容、誠信、守時、互利等。這無疑是巨大的進步。但毋庸諱言,市場經濟也可能導致道德失范。
市場經濟有兩個基點:每一經濟主體都追求利潤最大化,每一現實個體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兩個最大化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動力,形成了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格局。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它又可能成為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阻力:如果放任這兩個最大化,不進行適當的監管包括道德規范,難免導致互相欺詐、物欲橫流。
市場經濟存在道德悖論:既排斥道德又需要道德。一方面,資本追逐利潤最大化、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導致拜金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等非道德現象;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必然要求人們遵守市場規則、進行道德自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社會公平正義、人們的道德素質普遍提高。在實踐中我們也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一些經濟主體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部分社會成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出現了坑蒙拐騙、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權錢交易等種種丑惡現象。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偉大民族,在走向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有沒有辦法化解這個悖論?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我們不妨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激活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是處理好利與義的關系。針對近利遠親、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等道德失范現象,從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中找回和強化道德約束與道德自律,增強中華民族在現代化浪潮中強身壯體的抗體,增強人們在各種物質誘惑面前的免疫機能,促使人們做到見利思義、義利并舉、先義后利。
二是處理好權與錢的關系。我國有推崇君子人格的傳統。諸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諄諄告誡,修齊治平、治國安民的政治理想,“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百姓情懷等,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君子之德”,與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前赴后繼的遠大理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相契相合。黨的各級干部不妨從傳統的“君子之德”中汲取豐富營養,念好權力運行的“緊箍咒”,獲得精神鼓舞的正能量,培養浩然正氣。
三是處理好法治與德治的關系。在我國歷史上,很多有識之士主張“儒法并用”,“德刑相輔”。治理國家和社會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黨提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這方面的治理思想與經驗。不受制約的權力難免腐敗,絕對不受制約的權力有可能絕對腐敗。在權力運作資本的過程中,不受制約的權力,會導致普遍性腐敗,甚至成為馬克思主義所嚴厲批判的壟斷資本主義,徹底走向黨和人民的反面。必須用法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給權力涂上防腐劑,使各級官員都經得起市場經濟的誘惑和考驗,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市場經濟無德,也搞不好、搞不成!暗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撲面而來,浩浩蕩蕩,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載市場經濟;饬耸袌鼋洕牡赖裸U,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大家都富起來,且人人皆君子,就可以“君子以厚德載市場經濟”。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