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發展與物質的豐富,使越來越多的人吃東西不光是為了果腹,也是為了“享受更多美味”。然而,不加節制的飲食,已使肥胖成為惱人的“社會病”。
日前,澳大利亞全國健康報告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至2012年,澳大利亞患有肥胖癥的人占總人口的28%,在1989年時這一比例僅為11%。現在,澳全國有63%的人體重超重,而在1989年時為44%。
面對超高比例的肥胖人群和潛在的健康隱患,澳健康專家告誡人們,過度肥胖不僅意味著“紊亂的生活方式”,與之相關的心腦血管等疾病,會使超重人群的平均壽命比體重正常的人群短13年。
肥胖問題凸顯了食品工業結構的不合理。澳全國預防保健工作組前主席羅布·穆迪認為,“垃圾食品”業的發展,令政府在降低居高不下的肥胖率方面舉步維艱。“垃圾食品”業、糖果業和軟飲料業在投放廣告方面投資甚巨,讓人們在走進超市或打開電視時,迅速被琳瑯滿目的食品和誘人的食品廣告所吸引。
由于利益環環相扣,政府若對這些企業采取銷售限制,將招致制造業、零售業、廣告業、媒體等部門的反對。因此有專家指出,政府應著眼于改善食品營養結構,要求企業在生產中降低鹽分、糖分和脂肪含量,加強食品標簽系統管理,在包裝上依據營養含量多少分級注明。政府還應限定“垃圾食品”的廣告投放,例如,不得以青少年為目標人群,以減小其傳播范圍與影響力。
此外,經濟收入因素和食品知識的匱乏,也是導致澳大利亞肥胖人口不斷增加的原因。較之于綠色健康食品,熱量過剩的“垃圾食品”更為廉價。受教育程度較低者因缺少辨識健康食品的意識和知識,而經常食用“垃圾食品”。因此,與人們通常認為的“富裕人口易患肥胖癥”相反,肥胖在澳大利亞相對貧困的地區更為常見。對這些低學歷、低收入的人群而言,解決超重問題也更為困難。
更令人擔憂的是,澳大利亞兒童肥胖率近年來不斷上升。澳統計局2011至2012年健康調查顯示,全國有25%的兒童體重超標或患有肥胖癥,而在上世紀60年代,這一比例僅為5%。為此,澳政府特別提出了“健康午餐盒”計劃,指導父母為孩子做出健康午餐。昆士蘭州政府投入500萬澳元(1澳元約合5.7元人民幣),開展該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兒童肥胖防治計劃,對肥胖問題重拳出擊。
對澳大利亞來說,不斷升高的肥胖率已成為影響公共健康的嚴重問題,需要政府對食品工業及相關產業進行嚴格規范,實行更具體、更具效力的公共健康政策。民眾也需要一次“全民總動員”,了解如何正確選擇食品、攝取營養、保障健康。畢竟,過度肥胖及其導致的社會問題,已成為肥胖人群無法承受之“重”。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