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下發《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對新設行政許可進行了嚴格限制,強調:今后起草法律草案、行政法規草案一般不新設行政許可,確需新設的,必須嚴格遵守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嚴格設定標準。要嚴格控制新設有關企業投資、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和資質資格方面的行政許可。凡通過技術標準、管理規范等其他管理手段或措施能夠解決的,不得設定行政許可;凡通過設定一個行政許可能夠
解決的,不得設定多個行政許可。
今年人大會議期間,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中所說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不是說政府有錯位的問題嗎?那就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決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輕,更不能搞變相游戲。”
《通知》的出臺,讓我們看到了新一屆政府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堅定不移、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決心。
簡政放權,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是為了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而審批手續過多,門檻過高,一直成為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十分頭疼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阻礙了民營經濟的發展。自2005年以來,中央政府先后出臺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36條”和“新36條”,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不少障礙。由于觀念的滯后,一些地方官員對民營企業或多或少地還存在歧視性眼光,國企還是成為他們優先考慮的選項。部門利益的驅動也使得政府部門新設行政許可成為可能。
調查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效益增速普遍出現回落,一半以上的企業反映存在人工成本攀升、原材料價格上漲、資金壓力緊張、融資成本高、招工難等問題。為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已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項與行政許可相關的事項,其中取消和下放133項管理層級的行政審批項目,取消和免征3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降低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取消和下放89項管理層級的評比達標表彰項目。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或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或為了圖管理方便,往往隨便增設行政許可,給企業增加了新的負擔和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把對國有企業的行政許可,也不合時宜地套在民營企業頭上。如,對于民營企業自籌資金項目也要求實行公開招標,這不僅違背了公開招標的意義和初衷,也給民營企業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成本。民營企業項目資金由其性質決定,自己的錢自己用,不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和腐敗問題。
嚴控新增行政許可,一方面讓“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上“市場的手”,并嚴防重新歸位;另一方面,也讓政府從繁瑣的行政審批手續中解放出來,用更多的精力做好為企業和公民的公共服務。這對民企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期待《通知》精神能實實在在落實,廣大民營企業在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收獲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