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永遠的環保綠色產業”、“國民經濟提升的催化劑”。我國旅游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在改革開放中,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而快速發展起來。繼國民旅游休閑計劃之后,《旅游法》將于“十一”開始施行,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使得旅游業在穩增長調結構的發展大計中發揮出更有力的作用。
我國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從自然條件上看,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現存最大的國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地域遼闊,地理景觀復雜多樣,民族眾多,地方文化差異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為中國的旅游業開劈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現實基礎上看,中國是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國民經濟的日益增長而導致國民不僅僅追求物質生活,更渴求精神上的愉悅,我國已處于一個全民大眾化出游、爆發式增長階段,而這些需求必定是旅游業來幫助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不僅如此,由于經濟改革紅利的釋放,國民收入增加,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現實,國民旅游休閑計劃的不斷推進和落實,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國內出游人數近30億人次,直接就業人員1300萬,關聯就業人員5000多萬,國內旅游收入超過2萬億元。我國已具備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規模和第一出境旅游購買力國家,也將成為國際上第一旅游目的地國。中國的旅游業正以明顯快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的發展速度朝著國內旅游大國、入境旅游大國、出境旅游大國發展。
不過,中國旅游業雖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依然不可輕視。如,缺乏規劃、管理落后、市場化程度不高、創新不足等,而新頒布實施的《旅游法》則對市場相關各方的行為規范做出了界定和調整,極大地利于這一行業的規范和發展。
從行業規范來看,由于一直以來缺少明確的條法,旅游業條塊分割嚴重,企業規模小,一盤散沙,缺少統一管理。針對存在問題較多的一些行業亂象,此次頒布的《旅游法》在旅游經營一章中用29條文字,從旅行社的資質到到景區的管理及各項服務都做出了詳細的說明,細致到購物、消費等問題,清晰地列明經營者的權力和義務,使從業者在經營活動中的行為有章可循。
從旅游者角度看,《旅游法》首度闡明了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者的權利和義務。其中“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這一規定,簡單地看,使國內喜歡“到此一游”的游客受到約束,也可以有效避免發生在國外景點有損民族尊嚴。當然,這極大程度上要依賴國內旅游者的文明素質的提高。
除了行業的規范,旅游者素質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對整個行業的規劃設計。中國旅游企業的發展、甚至景點的建設,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務缺少品牌和個性,沒有品牌,消費者的認可度不高,辨識度不高,難以脫穎而出,無法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因此,各級政府應當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的特點打造出不同的品牌。這部分相關規定在《旅游法》第二章中有詳盡闡述。
誠然,一部《旅游法》不是解決全部問題的寶典,這一行業大法的出臺是順應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大勢所趨,是助力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促就業,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證券日報 一 帆)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