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紅人李承鵬曾是中國紅十字會堅定的批評者之一。日前,組織救援隊、攜帶數十噸救援物資的李承鵬在趕赴蘆山縣途中,與自己的批評對象———中國紅十字總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不期而遇。后者還幫助李承鵬順利進入震中災區。李承鵬向趙白鴿表示感謝。趙稱,她十分愿意與“意見領袖”溝通。(4月22日《南方都市報》)
這無疑是個令人感動的場景,曾經的冤家對頭“狹路相逢”,卻因一個共同的目的——救災而前嫌盡釋,走到了一起。盡管我們不可認為,“一次幫忙”就能令李承鵬從此閉上對紅會工作批評的“大嘴”,但至少,一次的“救災合作”相較以往那種空對空的“批評——回應”來得更有意義,更有助于促進彼此的相互理解和社會的進步。
顯然,如今的趙白鴿及其領導的紅會,已經認識到“溝通太少”的負面代價,其關于“十分愿意與這些‘意見領袖’溝通”的表態無疑正面而積極,但有一點需要糾正,即所謂“某些微博‘意見領袖’對紅會有根深蒂固的誤解和偏見”。對于切身經歷過“郭美美事件”的大地震,以及之后一系列“余震”的人們來說,其對紅十字會的負面觀感和不信任情緒到底是“誤解和偏見”,還是正常的“刺激反應”,恐怕不是趙副會長一人一言能夠說了算的吧?
事實上,紅會今天的被動處境——雅安地震后,網友對其賑災信息不僅不買賬,而且喊“滾”之聲滿屏,根子就出在紅會自己身上。想當年,“郭美美”、“天價飯局”等丑聞曝光后,面對公眾的質疑和信息公開的呼吁,紅會方面要是也能像今天這樣“爽快地答應”,積極配合、攜手走一程,那么“謝謝趙會長”的感激、贊譽還會如此姍姍來遲嗎?紅十字會還會像現在這樣不招人待見嗎?
至于“當李承鵬遇到趙白鴿”后的種種“意外”,不僅詮釋了溝通的重要性,更讓人們看到“處江湖者”的寬容、善良——盡管平時針尖對麥芒,但在關鍵時刻,李承鵬們并沒有囿于往日的派別成見、個人臉面,而是將公共利益擺到了第一位,搭了車也道了謝?梢哉f,這既是中國社會走向理性、成熟的進步表現,也是紅會重獲信任的前提條件。說實話,這些年,從加強與網友互動到開通捐款信息平臺,紅會的點滴改進公眾都看在眼里,之所以還有批評,不過是想紅會做得更好——批評不可怕,“哀莫大于心死”才真正叫人絕望。
現在,中國紅十字會有必要以此次雅安蘆山地震為契機,抓住“李白相遇”后的有利輿論氛圍,收起“考察”的傲慢,拿出更為積極的行動,踐行自己的改革承諾,讓公眾看到希望、重樹公信力。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