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海面臨無魚可捕境況,出海打漁不如進港休息。漁民紛紛轉而捕蝦,用裝著上百伏直流電的網掃蕩大海。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書記仲霞銘說,這樣滅絕性地捕下去,用不了多久,蝦也會沒了。一位漁民稱:“你不捕,人家捕,你不就是傻瓜了。要死就大家一起死吧。” (《錢江晚報》4月17日)
海洋與森林、濕地并列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是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海洋在為人類提供大量資源的同時,也正在遭受各種各樣的污染與破壞。因此,適度利用并保護海洋資源是人類面臨的緊迫課題。“涸澤而漁”、“焚林而獵”不可取。現代人連這樣的常識都不懂亦或明知而去為之的話,其結局只能是“自食苦果”。
“海里沒魚了”,這是悲哀,更是莫大的諷刺。東海無魚。這不僅是漁民苦澀的感受,也是漁業專家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中國海域生態環境趨于惡化,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度銳減已經變成可怕的“事實”。
有人做過統計,以山東的膠州灣為例,1963年曾有141種生物,70年代還有30種,到80年代初只剩下17種。一些珍稀生物,如中華白海豚、儒艮、斑海豚、海龜、文昌魚等,減少更加明顯,幾乎瀕臨滅絕的危險。
污染加上過度的捕撈造成了東海現在“尷尬”的處境。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不僅能使魚、蝦、貝類等海產品變味,嚴重時能產生毒性效應。而過度的捕撈,讓海洋無法進行休養生息,一味地索取,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加劇了漁業資源的衰退。現如今,整個東海漁場都出現了相同的困境,東海已經到了無魚可捕的邊緣。
海洋是無私的。但千萬不要忘記,海洋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資源利用要堅持人類需求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和諧統一。換言之,就是要保持可持續發展 的同時,要保持海洋環境的生態平衡,做到消耗與補充平衡,這樣不會陷入“無魚可捕”的境地。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