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廣州政協會議上,多位委員表示吃不飽,認為在就餐上“節儉過了”。在1月19日的分組討論會上,明星委員曾志偉率先發表會風感言,“講節約本來挺好的,呵呵呵,就是有點吃不飽!” 政協委員劉軍笑言,“菜式不錯,分量少了點,不過,也好啊,不會吃出大肚腩!”(1月10日《廣州日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個饑餓的乞丐捧著兩個冰冷的饅頭,也會吃出濃濃的麥香。由鹵水拼盤、芋頭臘肉、荷蘭豆蓮藕炒木耳和白切雞組成的四菜一湯,讓一個農民工來吃,估計肯定會有大快朵頤的感覺。當然,習慣了以往滿漢全席、觥籌交錯的代表和委員們,感到有點吃不飽,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實,從新會風的角度看,能讓代表和委員們感到有點吃不飽,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
饑餓不是藥,比藥還重要。從醫學的角度,人在饑餓的時候,體內的巨噬細胞也會饑餓,便活躍起來,吞噬死亡細胞,擔負起人體清道夫的責任,所以俗話總結說“飯吃八分飽”、“若要身體安,須帶三分饑與寒”。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今天,為了留住健康,為了提醒“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本色,為了銘記曾經的那段哀鴻遍野的傷痛,為了惜福,我們都應該不時問一下自己:我有多久沒有饑餓感了?都應該要求自己體驗一下饑餓的感覺。
有了饑餓感,才會有責任感,才會由己之饑餓想到天下之饑餓,從而不再“飽漢不知餓漢饑”、“站著說話不腰疼”。飽食思淫欲,以往,酒足飯飽的代表和委員們開會,要不就是打瞌睡,要不就是舉舉手,F在,正是有了一點點吃不飽,所以代表和委員們開會時的精神才更好,“提案要寫詳盡,講話把握住要點,還要留點時間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要做成圖文并茂的PPT,再由市長進行講述和解讀”、“在印刷品上也要節約一下”……建議可謂信手拈來、有的放矢。
哲學家尼采曾說過:“幸福就是適度貧困”。傳說僧人用齋時,要心存五觀,作五觀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故,方受此食”,并總結說:“五觀若存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難消”。翻看過往新聞,每當看到那些出身貧寒、一路奮斗起來的官員,掌權后卻亂用權力最終成為了階下囚,都心痛不已?吹剿麄兊臋z討,什么疏忽了學習,沒有嚴于律己,我都哀嘆,忘記饑餓真的很可怕,會讓一個人連反思能力都會消退。他們之所以走上不歸路,忘記了饑餓的感覺,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有的人都應該經常體驗一下吃不飽的感覺,作為人民公仆的官員,作為民意代表的委員們、代表們,更應該經常體驗一下吃不飽的感覺。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每年的“兩會”,就是之于一天的“晨”、一年的“春”,在這個特殊的時候,無論是刻意為之,還是隨意而行,讓官員們、委員們、代表們有點吃不飽的感覺,在饑餓中清醒,至少不會是什么壞事兒。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