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開的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拉開了新一年經濟工作序幕。今年的會議依然將拉動內需和科技創新兩方面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但與去年相比有一個變化:科技創新與拉動內需的順序發生互換,經濟工作從去年的“科技領航”轉變為今年的“內需為先,科創助力”。這預示著中國經濟的一些新變化。
回望2024年,科技創新如同璀璨星光,照亮中國經濟前行之路。中國企業以科技創新為刃,在全球市場披荊斬棘。“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外貿出口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2024年經濟成績單上,受益于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助力,外貿出口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增長6.7%,相比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投資增速,可以說是一馬當先。而在這背后,是科技創新賦能下的產業升級。
基于當前國內外復雜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作出了調整。去年“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論述調整為今年“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的判斷。換句話說,今年經濟工作會議將拉動內需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科技創新則成為內需提振的重要助力,以科技創新來破解內需不足的難題,正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思路。
那么, 如何用科技創新這把“鑰匙”打開內需的“大門”?
與去年相同點在于,通過科技創新來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繼續增強企業競爭力。比如加大基礎科研投入力度,通過傳統產業智能化和綠色化的方式來實現轉型升級;開展“人工智能+”來跟上AI發展熱潮;培育未來產業。這些領域,去年和今年的表述雖有差異,但發力方向大同小異。道理也很簡單,締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本是為了壯大企業,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而只有企業強大、產業興旺,消費者的收入才能有保障。所以,科技創新在產業端依然會保持發力狀態。
與去年差異點在于:其一,以科技應用示范來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會議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打通科學技術到市場應用成果落地之間的堵點,以示范引領中小企業積極開展轉型升級,包括技術改造、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向的案例將手把手教會中小企業,全面升級中國經濟、優化中國經濟結構。
其二,以金融資本要素助力科技騰飛。科技創新需要錢,而企業通過經營內生的資金是有限的,有限的資金會導致科技創新進展緩慢,不利于中國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中國科技創新要騰飛,必須要利用好金融工具,會議提出“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此舉是中國科創企業的好消息,同樣也是中國股市投資人的好消息。在資本要素加持下,相信2025年中國科技產業將實現快速發展。
其三,科技創新的最終落點就在擴大內需上。首先是以創新締造新消費。會議提出“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此舉意在為中國消費市場添加新動力,做大消費市場規模“蛋糕”。其次是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為發揮市場經濟的功能,我國一直鼓勵公平市場競爭,而“內卷式”競爭不同于公平競爭。舉例而言,比如部分行業由于供過于求被迫虧損銷售,這顯然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再比如有企業利用自身的行業支配地位,迫使供應鏈企業低于成本價格銷售,而這樣做的結果,要么是供應商倒閉,要么是供應商被迫以次充好,以劣幣驅逐良幣。這樣一來,市場不再是公平競爭,而變成“內卷式”競爭。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也需要依靠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如何消除“內卷式”競爭呢?主要通過兩條途徑:第一,是通過科技創新給消費品賦能增值。比如智能化、網絡化、電動化已經成為汽車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模式,具有更高智能水平的新能源車能夠比競爭對手賣得更貴。第二,是通過科技創新來解決“內卷”。比如通過數字技術來提高市場的信息對稱性,令消費者和商家之間實現互信,知道一分錢一分貨,那么“內卷”就能大大地減輕。有商家通過成本系統,讓消費者對商品價格包含的利潤和成本一目了然,就可以買得放心。
綜上而言,2025年中國將用科技創新的“鑰匙”打開擴大內需的大門。故而,科技創新的側重點也將有所變化,科學技術、數字技術、綠色生態技術將更多和消費市場結合,解決內需市場的堵點痛點。另外,2025年科技創新不能只為消費者需求服務,也要考慮企業的需求。例如隨著國際環境越來越復雜,部分企業出于安全考慮,數字信息軟硬件國產化替代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中國科創企業應滿足這些安全方面的新需求。(作者是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