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炒谷熱”。“谷子”指的不是稻谷,而是英文單詞“Goods”(商品)的諧音,特指二次元領域的周邊商品。據本報報道,中小學生是“谷子”的主力消費人群,不少商場都有備受中小學生追捧的“谷子店”。二次元世界既點燃了中小學生交談的熱情,也激發了孩子們瘋狂購物的沖動。
孩子們對“谷子”的“上頭”已經到了助推市場數據乃至產業經濟的程度。據調查,2023年中國二次元行業規模增長27.6%,達到2219億元,每年人均消費超千元。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投機者利用青少年對“谷子”的追捧哄抬價格,導致部分“谷子”價格遠遠超出實際價值。許多學生每月花費數百元“吃谷”,有的線下購物一擲千金。自稱代購“谷子”的走私團伙、手握“行情緊俏”產品的線上黃牛、假裝拼團“吃谷”的同好網友,紛紛把未成年人視為重點客群,導致涉“谷圈”的虛假購物、假冒公檢法等詐騙案件頻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收集偏好。就像當年的玻璃球、干脆面卡片,當下未成年人把“谷子”作為解壓的工具、學習的犒賞、情感的寄托,未嘗不可;制作精良的畫面、豐富的人物造型,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任何愛好若是追逐過度,沉迷其中,甚至不惜揮霍家長的血汗錢,就會迷途不返,跌入“谷”底。有些“谷子”為啥那么稀缺,是誰在背后操控這一切;判斷收藏價值的鑒定機構,是不是和商家穿一條褲子;做海外代購一旦涉嫌走私豈非得不償失……身處單純的校園,青少年很可能跳不出狂熱的“谷子”世界,冷靜思考這些問題。
面對孩子對“谷子”的迷戀,家校既不該粗暴制止,也不能盲目放任。要了解孩子如此癡迷“谷子”的原因,尊重其在“谷子”消費中的自我認同和情感寄托,同時告知利弊,約法三章。例如,給孩子講清“谷子”消費的內在邏輯,幫助其自覺樹立理性消費觀,做到投入有度,適可而止,謹防受騙。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要有針對性地打擊價格虛高、欺詐孩子等行為,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必須意識到,“谷子”流行,折射出孩子們的課余生活缺乏營養。教育部門、學校、家長不妨將“谷子”熱視作文化包容的體現,因勢利導,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精神的“谷子”:親近自然,愛上閱讀,讀書分享,馳騁賽場,唱響歌會……以更多的文化創造力,以更多的文創、動漫周邊產品,幫助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培養陽光興趣、追求藝術品位,更好地釋放心理需求、體味社交樂趣,感受美好生活。
總之,不能任由“谷子”收割孩子、影響孩子的成長。要讓孩子們意識到,真正的谷子,可以比商品“谷子”豐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