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中藥茶飲、中藥咖啡、中藥面包、中藥冰淇淋……最近,一股“中藥可配萬物”的風潮在餐飲行業大火。有消費者表達了自己的質疑:喝中藥都要按照劑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點點中藥成分有用嗎?還有消費者反映,號稱添加了中藥成分的食品飲品,價格往往較高。
對中藥餐飲要理性看待
隨著中藥餐飲不斷興起,一些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中藥餐飲是真養生,還是智商稅?這的確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中醫素有“藥食同源”的說法,這也是中藥餐飲走紅的重要原因;但與此同時,不少專家、業內人士也直言,中藥餐飲噱頭大于實際功效。【詳細】
當前,部分商家加上藥材就宣稱有藥用功效、并且扯上“中醫藥”大旗的做法是極其不嚴謹的。一旦消費者短暫食用后覺得無效,甚至感到身體不適,就容易變成由中醫藥來“背鍋”,這可能會加深一些人對中醫藥的誤解。正所謂“欲速則不達”,中藥餐飲新賽道需要理性看待、正確引導。【詳細】
該有的監管不能缺席
針對中藥餐飲,該有的監管不能缺席。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延伸監管觸角,確保中藥餐飲健康安全。此外,在對產品本身進行監管之外,還需對相關產品的宣傳進行約束,尤其要防止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監管部門要做的,是確保底線安全,在此基礎之上,市場的無形之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詳細】
商家也要做到合規經營、誠信經營,并把更多功夫用在產品研發與創新上,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不能只注重營銷噱頭,也不能夸大產品養生效果、虛高定價。同時,相關各方有必要借中藥餐飲大火之機加強宣傳引導,幫助公眾樹立科學健康理念,助力弘揚中醫藥文化。【詳細】
中藥餐飲還需接受市場檢驗
目前來說,很多中藥餐飲主打的還是“文化牌”,這是其不可否認的優勢。至于其普遍高于普通餐飲的價格,也有“新奇”“創意”等因素在起作用。當然,這樣的“新潮”到底能延續多久,消費者是否愿意持續為此埋單,相關問題最終都會被市場驗證。【詳細】
中藥餐飲涉及食品與健康問題,更要注重消除行業發展過程中帶來的風險。密切觀察市場動態,及時評估分析市場走勢,必要時則需加大市場引導和干預力度,如此才能做到趨利避害。【詳細】
(以上綜合南方日報、光明網、濟南日報、羊城晚報)
V視角:
@尤夏owo:中藥和冰淇淋能放一起吃嗎?
@poarrrr:中醫講究對癥下藥。隨便吃真管用嗎?
@貍花貓:是藥三分毒。中藥餐飲如果真有藥效,是不能亂吃的。
@小書蟲:“藥食同源”有其道理,但用起來得嚴謹,養生要講科學。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食以安為先。對火爆出圈的中藥餐飲,我們不妨多一些“冷思考”。中藥餐飲被商家宣傳為“養生”食品,究竟有沒有藥效、有什么藥效、有多少藥效,這些問題的答案關乎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必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未雨綢繆好過亡羊補牢,確保中藥餐飲在法治軌道上規范發展,已刻不容緩。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