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房屋裝修之后,很多人不再只是開窗通風散甲醛,而是求助于專業的機構檢測和治理甲醛。不過,有些機構的表現,顯然對不起消費者的信任。據報道,成都的杜女士在搬家前花費2990元購買了全屋甲醛檢測和治理服務,經工作人員治理后,現場檢測甲醛濃度顯示為“合格”。搬入新家不久,杜女士的兒子開始出現頭暈、胸悶氣短等癥狀。還有的消費者遇到如下問題:機構承接業務時會調控檢測數據,讓甲醛檢測超標,借此引導客戶購買甲醛治理服務。
多年來,甲醛檢測相關市場的管理一直較為粗放,消費者即便請機構檢測,也會遇到新聞中出現的檢測隨意、數據不準等問題,不少消費者入住之后還是會發現身體健康受到甲醛影響。
“檢測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讓客戶檢測之后去治理,哪怕免費檢測都行”“其實檢測儀就是一個道具,你檢測都不超標,他能治理嗎?所以你要想辦法讓它超標”……很難想象,這些話出自甲醛檢測公司工作人員之口。如此肆無忌憚地販賣“甲醛焦慮”,吃相過于難看,而故弄玄虛的所謂檢測,也更像是對客戶的愚弄,以及對加盟商忠誠度的“測試”。
盡管公眾對甲醛的危害越來越重視,但關于如何檢測和治理甲醛污染,絕大多數人都知之甚少。在此背景中,假檢測、真忽悠的行業亂象,無疑是對消費者的沉重一擊:消費者花錢買到的不是健康和服務,而是欺騙和收割。更有甚者,有的檢測公司為了賺取不義之財,肆無忌憚地編造甲醛病例,制造消費恐慌,破壞了整個家裝市場的環境。
事關公眾利益和市場秩序,甲醛檢測不能任由商業機構信口開河、自說自話。對于消費者來說,首先應該查看甲醛治理公司出具的認證書上是否含有CMA(中國計量認證)標識。根據規定,經過國家計量行政部門計量認證的檢測機構,才能在檢驗報告上使用CMA標識。反之,如果無法提供CMA標識,相關檢驗報告的可信性將大打折扣。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有必要明確甲醛治理市場的準入門檻,在此基礎上細化行業標準、暢通管理機制,以更加有力的監管拆穿“甲醛檢測騙局”,破除行業潛規則。
近年來,《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等國標陸續實施,室內裝飾領域的相關國家標準越來越嚴格。盡管如此,甲醛超標現象依然存在,而這也是公眾產生“甲醛焦慮”的根源。以此來看,在加強整頓甲醛治理市場的同時,對于甲醛嚴重超標的案例也應一查到底、嚴厲追責。惟其如此,才能緩解“甲醛焦慮”,從而避免不良商家趁虛而入、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