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信心不可動搖,干勁兒更不能松懈。要保持信心、鉚足干勁兒,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開展注入澎湃動力,需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從實際出發,從當前的經濟形勢出發,謀劃未來發展之“策”,以進固穩、順勢而為。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總的來看,上半年,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宏觀政策顯效發力,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為我們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上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從全國新開工水利工程項目1.76萬個,為歷史同期最多,到外貿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從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跨境電商持續釋放“買全球、賣全球”優勢和潛力,到各地相繼打造多個消費新場景和新模式的“出圈爆款”,有力激發新消費需求……這一切,都來源于我們全力促經濟的堅定信心,來源于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十足干勁兒。
信心不可動搖,干勁兒更不能松懈。要保持信心、鉚足干勁兒,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開展注入澎湃動力,需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為此,各地區各部門仍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說,要通過促進居民收入增長、改善消費環境秩序等方式,來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意愿,持續恢復和擴大內需。要進一步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創新奔涌,為經濟運行注入新動能。還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推動新產業成長。
不可否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我們仍需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但是,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良好態勢不會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不會改變,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明確了這些,自然也就能找準我們發展的底氣和潛力,明確我國經濟巨輪該駛向何方。
其實,無論改革發展的大話題,還是民生改善的小熱點,具體工作中都不可能是簡單的“二選一”題目,而應該堅持科學決策、審時度勢的原則。讀懂中國經濟,也不能只看到在經濟恢復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波動,而應該立足長遠,既要對比數據變化之“形”,也要把握長期改革之“勢”,從實際出發,從當前的經濟形勢出發,謀劃未來發展之“策”,以進固穩、順勢而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化解各種矛盾風險,不斷克服各類艱難險阻。
“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我們只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努力辦好自己的事,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就一定能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形成更多“增長極”,向著新的更高發展目標不斷前進。(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發展韌性持續顯現,回升向好仍需加力
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 做實當為之“策”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