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了《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在依法嚴懲網暴、提供法律救濟、完善綜合治理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從法律上看,網絡暴力是一種嚴重的暴力行為,我國現行法律如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都有關于網絡暴力治理的規定。雖說語言無鋒,但是在網絡空間中,它比刀劍還銳利,能給他人造成持久的情感痛苦和精神傷害。互聯網的匿名性會讓一些人放心大膽地參與網絡暴力,破壞網絡社群的同理心。正如雪崩的時候,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究竟哪一片雪花該擔責?在司法實踐中,對網絡暴力的認定也存在一些難點和不統一的地方,真正被追究法律責任的網暴者并不多。
為治理網絡暴力,近年來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網絡平臺推出網絡暴力技術識別機制、設置一鍵防護功能、限定私信接收范圍,以及嚴厲懲處違規賬號等。其中心思想是強化平臺的監管責任,扼殺網絡暴力于微末,推動網絡秩序的生態治理。2023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的意見》,要求依法嚴懲網絡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相關犯罪,深挖背后的產業鏈利益鏈。上述文件發布以來,相關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此次,有關部門聯合出臺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傳遞了嚴懲網絡暴力的鮮明態度,并推動網絡暴力治理更加精細化、系統化、綜合化。精細化體現在,從法律上明確網絡暴力的范疇。征求意見稿列舉了多個情形應從重處罰,同時明確實施網絡誹謗、侮辱等網絡暴力行為,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網絡暴力的范疇很廣,從最輕微的言語冒犯到嚴重的犯罪行為都可能是網絡暴力。這些規定,將司法注意力聚焦到構成違法乃至犯罪行為的網絡暴力,體現治理的精準性。
系統化體現在,針對網絡暴力的泛在性特點尋求法律的協同治理。網絡暴力的成因復雜,表現各異,單獨看每一條回帖或者評論,似乎都無傷大雅,但海量用戶的疊加效應足夠將微小的聲音匯合成巨大的網絡聲浪,在網絡中掀起驚濤駭浪,對受害人造成巨大傷害。對此,征求意見稿強調對網絡暴力的協同治理、一體化治理。例如,既明確網絡暴力的實體標準,又明確網絡暴力犯罪案件自訴轉公訴的程序機制;既著眼對網絡暴力的法律制裁,又強調對相關被害人的權益維護;既強調通常的民事、刑事救濟機制,又明確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公益訴訟作為兜底性保障機制。這些全面、細致、周到的規定,為治理網絡暴力準備了充足的法律“工具箱”,體現了對網絡暴力分級分類處置的思想。
綜合化體現在,執法司法和綜合治理同步施行。征求意見稿明確,做實訴源治理,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網絡暴力發生的根源,主動向有關監管部門提出司法建議、檢察建議,促進網絡暴力治理長效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結合前述中央網信辦的通知,根據網絡暴力從孕育到爆發的全流程,逐層攔截,逐次治理,前端進行技術防范,后端予以法律制裁,以及平臺責任貫穿始終,清晰界定每一個網絡主體的行為邊界和責任邊界,實現對網絡暴力的綜合化處置。
總體而言,征求意見稿具有引導有序上網和約束失序行為的法律功能,同時也回應了人民群眾對于治理網絡暴力的呼聲,值得期待。當然,網絡空間的風清氣正既需要有關部門的監督整治,也離不開每個人的維系和堅持。期待征求意見稿經法定程序通過后,能對網絡暴力治理起到立竿見影之效,也希望所有網民一起努力,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網絡法學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