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麥收關鍵期,媒體報道河南多地的麥田里涌進一群網紅,他們衣著鮮亮、妝容精致,或以“絕對專業”的架勢直播講解,或以矯揉造作的姿態表演割麥,并口中振振有詞“收割機進不來,我們是來幫忙的”。
民諺有言“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搶收夏糧事關吃飯這件“天大的事”。加之近期“河南遭遇10年來最嚴重‘爛場雨’”這一熱點話題席卷輿論場,更引發了人們對小麥收割進度的強烈關注。在此背景下,網紅們聞流量而動,以“送溫暖”之名行“博眼球”之實,其用意可謂路人皆知。試問,這樣的行為怎能被人為打上“幫忙”的標簽?
站在麥田的真正主角——農民的角度看,表演割麥行為同樣難以接受。河南在麥收季遭遇的“爛場雨”屬自然災害,其給種糧人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謂不重,比如有農民哭訴“600畝麥田幾乎顆粒無收”。天災已是苦難,心中本就焦急萬分,那些網紅非但做不到抱持同情之心,更是以參與者視角直播他們的痛處、以表演者身份賺取旁人的眼球。試問,這樣的行為怎能不令廣大農民反感?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正因為體驗過躬耕田畝的艱辛,所以知道粒粒皆辛苦,也更懂得正與天災搏斗、與時間賽跑的種田人不應被過度打擾。必須清楚的是,農民們的麥地絕不是網紅們的秀場,待收割的麥子也不是網紅們賺流量的工具。網絡直播要拿捏好分寸,而針對那些逾越道德底線的網紅,我們必須亮出堅決果斷的態度、拿出務實管用的舉措。
早在今年3月份,中央網信辦就發出關于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內容之一便是“從嚴整治‘自媒體’蹭炒熱點吸粉引流”,其中就包括打著探訪、追蹤、幫扶、救助等旗號,在災難或事故現場、熱點事件發生地,熱點人物相關地等場地開設直播、拍攝視頻,消費災難,借勢引流等行為。從近期披露的結果看,重點網絡平臺采取禁言、清理粉絲、暫停或取消營利權限等手段,累計處置蹭炒熱點、博取流量變現等賬號高達6.56萬余個,力度著實令人震撼。
災害不是流量的噱頭,這一社會共識需要繼續強化。對于監管部門來說,要持之以恒把整治“自媒體”亂象作為工作重點,保持嚴管態勢,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對于網絡平臺來說,要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引導用戶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更重要的是,網紅們當存敬畏、守底線,切忌以破壞公序良俗的方式賺取不義流量。
雨淋麥浪本已傷了農民們的心,請不要再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