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增進產業體系的新動能;全力以赴,激發經濟發展的新活力。山西古交市屯川河畔,一條500米的輸煤走廊將洗混煤直接輸往附近電廠,轉化為電能后傳輸至大江南北;黃浦江邊,上海前瞻性布局五大未來產業,競逐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新疆塔里木地下9000多米深處,鉆井隊創造了塔里木油田新的深地鉆井紀錄……傳統產業積極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日益蓬勃向上,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重點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能夯實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讓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豐沛。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支撐。從制造業規模占全球30%,到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從22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布局建設,到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持續穩定在40%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進一步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環境和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要求,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夯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物質技術基礎。
縱觀人類歷史,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經歷過產業體系現代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為擁有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第一大國。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保持穩定恢復態勢,增加值較上年增長3.6%,高技術、裝備制造業支撐強勁,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民用飛機等產量分別增長16.3%、15.0%、10.5%,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立足我國國情,一方面要以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傳統制造業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一方面要圍繞搞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解決“卡脖子”問題,把產業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實基底、開辟賽道,自立自強、開放合作,方能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著力提升產業發展的安全性和國際競爭力,應當用系統觀念解題作答。既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注重各產業、各要素的內在關聯性,協同推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同時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不斷補短板、鍛長板,用全球視野統籌戰略布局,我們定能不斷提升產業體系整體水平。
內蒙古興安盟,施工人員在3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建設現場吊裝組件;吉林長春,工作人員檢查智能自動導航運輸車運行情況;重慶沙坪壩,技術人員在一家科技公司里調試工業機器人……放眼廣袤中華大地,千行百業,滿懷信心,干勁十足,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積勢蓄能。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從而不斷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必將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