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廣州市公園草坪開放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到17日,征求意見正式結束。據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受訪介紹,了解到市民群眾對于采取更多方式親近大自然的需求,目前正在整理相關意見,“部分意見將作為職能部門開展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參考。”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還透露,繼第一批24個公園以外,有望進一步開放更多公園綠地滿足市民親近自然的需求。這也引發了我們的好奇心,不知是哪些意見將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參考。
不管怎么說,能夠開放公園綠地草坪給市民休憩娛樂本身是相當值得肯定的,因為這顯然是一件受市民歡迎但自己卻要擔責添累的事兒,這樣的作為進取應該點贊。何況還以開放的心態征求意見,就更了不起了。
之所以說自己要擔責添累,是因為開放公園綠地草坪給市民,不確定的因素實在不少。從今年初開始試行到現在,普遍反映是垃圾暴增、草坪損壞、預約不來,時間久了之后,還會出現什么幺蛾子,還真難以預料,所以有朋友憂心忡忡地留言“這個所謂的草坪帳篷很難長久經營下去”。
這就又提到了市民素質這個老掉牙卻一點都不過時的老話題。有人說,外國人的草地是拿來用的,踢球曬太陽都可以;中國的草地是拿來看的,常常有“愛護小草,禁止入內”的牌牌。之所以“禁止入內”,還不是因為部分人不自律、不自覺?!所以干脆就一刀切不讓進了事,雖然簡單粗暴,卻避免了很多麻煩。從這個角度來說,廣州開放公園綠地草坪給市民,其實是冒了一定風險的。
市民素質到底要怎樣提升呢?這讓我想起了西哲有關在岸上學不會游泳的說法,耳提面命的教育固然不可或缺,更重要的可能還是要在生活實踐中去磨合促進。開放公園綠地草坪給市民就是這樣的生活實踐,它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讓市民大眾以平等的權利主體身份置身其中,相互監督、制約,進而學會相互尊重,久而久之,大家就學會了尊重規則,學會了過社會性的生活。
但愿這不是一廂情愿。中國社會自組織程度太低,不少國人缺乏規則自律意識,會破壞景觀和公共財物。遵循這樣的事實判斷,我們可能很容易得出“中國人需要管理”的邏輯結論;而從社會治理的角度,我們似乎會因此得出一個更令人沮喪的結論“一抓就死、一放就亂”。我們又該如何走出這樣的死循環?
國人需要管理,事實上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都需要管理,否則就不成社會了。我認為關鍵不在于要不要管理,而在于由誰管、怎么管。一直以來,我們國家遵循的是“治人者治于人者”這種官民兩分的人治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治人者”和“治于人者”雙方存在天然的緊張,一旦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威”不“勝”民,這種管理模式就會失效,社會就會失衡。社會自組織目前在中國已經起步并有了長足的進步,涌現很多鮮活的案例。政府應該因勢利導,厚植社會根基,引導社會自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如此才能建構合理穩定的社會秩序。
公園開放綠地草坪給市民既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開端,也可以當作一個抓手,或者說一個社會建設實驗,建立類似公咨委這樣的公共議事平臺,讓公眾參與協商、決策,并讓公眾自己監督執行,或許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走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千年傳統窠臼。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準備實施“一園一策”的管理模式,廣泛吸納公眾參與。這就很符合文明潮流的發展方向了,值得期待。
(作者是廣州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