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楊飛認為,推動網絡支付服務優化,需要從實際出發,深化網絡支付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打破“數字壁壘”。推動網絡支付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讓“數字底座”更穩固。
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中國支付產業年報2022》,介紹了2021年我國支付產業發展概況。根據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04億,較2020年增加4929萬個,占網民整體規模的87.6%。
近年來,網絡支付越來越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通過網絡支付服務,用戶可以實現足不出戶繳納有線電視、水、電、煤氣等生活費用。針對老年用戶、視障用戶等人群,不少App推出升級版本,以適應這部分群體對移動支付的需求。網絡支付服務已經廣泛覆蓋公共交通、便民繳費、餐飲商戶等消費者日常生產生活的場景,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支付服務需求,提高了百姓生活的便利程度。相信隨著5G與工業、交通、醫療、能源等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未來網絡支付還將為民生改善提供更多可能。
伴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進一步提升,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也讓網絡支付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技術突破打通了新興產業發展的不少堵點。網絡支付的迅猛發展,正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壯大的縮影。
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的金融服務能力,是網絡支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綜合能力實現跨越提升,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歷史性完成“光進銅退”改造工程,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2021年支付機構財務穩健性較上年大幅提升,超過70%的機構實現盈利。我國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網絡支付業務發展領先全球,逐漸成為我國支付產業在全球的亮眼名片。
推動網絡支付服務優化,需要從實際出發,深化網絡支付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打破“數字壁壘”,盡快適應移動支付發展新趨勢,豐富網絡支付服務供給體系,助力金融機構移動支付平臺建設,提升網絡支付服務水平。同時,監管部門要在網絡支付安全保障方面多下功夫,推動全社會樹立更強的數據安全意識,以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安全屏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動網絡支付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讓“數字底座”更穩固。當前,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正在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的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加快“新基建”,既是當前穩經濟的現實之需,更是著眼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策。面對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發展機遇,需要盡快推動5G網絡、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不斷激活新型“數字引擎”,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賦能。(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楊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著力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抓好“新基建”投資,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