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調研時要求,貴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以一域為全局添彩。一年多來,貴州省緊扣“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主目標,主攻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在破解多重約束中邁出堅實步伐,初步構建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新型工業化——
產業邁向中高端
走進位于貴州省龍里高新技術產業園的貴州卡布嬰童用品公司,剛剛投產的6條生產線一派忙碌,各種類型的紙尿褲等產品源源不斷“走”下流水線。龍里還以商招商,通過卡布公司引進了6家原材料供應商配套建設生產車間和倉庫,年銷售額預計達35億元,初步形成了一條連接上下游,包含設計、研發、銷售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貴州省委書記諶貽琴表示:“貴州實現高質量發展最大的差距在工業、最大的潛力在工業、最大的希望也在工業。”
去年以來,貴州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方向,以園區為主陣地,推動現代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化發展,為貴州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勁動能。今年一季度,貴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5.2%,19個重點監測的工業行業中14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8個行業的增速達到兩位數。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出臺系列政策持續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貴州累計形成“大數據+實體經濟”融合標桿項目401個、示范項目4234個,帶動8485戶企業開展融合工作,推動2.3萬余家企業上云。
新型城鎮化——
老舊小區換新顏
近日,記者走進貴陽市花溪區十字街明珠小區,寬敞整潔的道路、郁郁蔥蔥的花草、頗具時尚感的休息區……讓人眼前一亮。
十字街片區位于貴陽市花溪區傳統核心商業區,承載了貴陽市民對花溪的傳統印象和記憶,也承擔著花溪公園的綜合配套服務功能,是貴陽重要的旅游名片。但因街區建設久遠,缺乏現代的配套設施,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去年5月,十字街片區的改造工作啟動,不僅修繕了外墻屋頂,還增設了社區活動室,改造了社區景觀,部分樓棟還加裝了電梯。
貴州省省長李炳軍表示,推動“四個輪子一起轉”,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都需要新型城鎮化作為載體、創造需求。
去年以來,貴州一方面實施“強省會”戰略、打造動力強勁“火車頭”,另一方面積極培育“精美特”中小城鎮,加快推進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鎮在承載能力、品質、經濟、治理能力、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實現“五個大提升”。去年,貴州共實施棚戶區改造43萬戶,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7.04萬戶。
農業現代化——
提質增效品牌響
在貴州省湄潭縣黃蓮壩村茶園里,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忠一邊操作新買的采茶機,一邊給村民講解使用方法。彭忠告訴記者,機器采茶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左右。
近年來,貴州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發揮山地特色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培育起茶葉、辣椒、刺梨等12個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六盤水高質量建設了1萬畝獼猴桃“噸產園”、10萬畝刺梨“千斤園”、1萬畝茶葉“萬元田”,特色產業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黔東南州探索林菌、林藥、林禽等林下經濟模式,喚醒了沉睡的林地;黔南州以退耕還林為契機,將刺梨打造成亮麗名片……
在向規模要效益的同時,貴州強化龍頭企業培育引進,實施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行動和農產品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和糧油生產,建設倉儲冷鏈保鮮、清洗烘干、分選分級初加工設施,促進農產品就地轉化。去年貴州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176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55%。農業深加工水平穩步提高,產業鏈延長,附加值提升,去年全省農業增加值達2730.92億元,同比增長7.7%。
旅游產業化——
業態漸豐品質升
今年清明小長假,遵義市播州區打造的烏江寨景區火了一把,傳統工藝作坊等12個街區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貴州依托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推動文化、鄉村、田園等旅游資源融合發展,打造春賞花、夏避暑、秋風情、冬康養旅游品牌。去年,全省累計接待游客6.44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642.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03%和15.91%。
如今,貴州已躋身旅游大省行列,正穩步推進旅游強省建設。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盧雍政表示,貴州不斷延伸旅游產業鏈條,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文旅產業由擴張數量、規模向提升品質、效益轉變,不斷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力爭早日建成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新偉 吳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