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21時9分,2022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突破60億元,創下中國影史春節檔總票房第二的好成績。與此同時,春節檔“票價貴”的話題也登上熱搜。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徐世琨/攝
很多觀眾被高票價“勸退”
春節看電影,已經成為消費習慣,可近年來,電影票價一年比一年貴。據燈塔研究院報告,從2016年到2021年的6年間,全國電影平均票價從33.1元漲至40.3元,上漲幅度21%,年復合增長率3.3%。而今年票價尤其離譜,大年初一平均票價達到56.1元,一線城市票價150元一張并不鮮見,部分三四線城市最高票價也到了90元,甚至超過一二線城市票價。由于春節假期觀影以家庭為主,如果以一家三口計算,僅電影票就要花費三四百元,乃是平時的數倍之多,很多家庭難以承受,只得放棄觀影計劃。【詳細】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分析得出:2022年春節初一至初四的電影播放場次分別為56.4萬場、51.8萬場、49.8萬場、46.5萬場,均為近五年新高;但觀影人次分別為2592萬人、1926萬人、1893萬人、1658萬人,均為近五年最低,由此計算出來的場均觀影人次亦為近五年新低。【詳細】
電影并非無可取代的消費品
8部春節檔電影為何沒能讓觀眾駐足,內因主要是缺乏強喜劇作品,只有一部逆襲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觀眾喜聞樂見的喜劇剛需沒有得到滿足;疫情帶來的高票價成為上座率低的直接原因,2022年春節檔電影票均價達到了52.8元,一線城市平均票價高達66.4元/張,因此被業內稱為“最貴春節檔”;外部原因則是短視頻、直播等線上娛樂方式的“圍攻”;此外還有一些諸如影院排片不科學、服務水平降低等問題都成為了今年春節檔發揮失常的原因。【詳細】
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電影票價小幅升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合理也不可以任性。對于文化市場來說,電影并非無可取代的消費品。影院創收不能僅靠漲價,還應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優化觀影環境、促進合理排片等手段,力爭長久留住觀眾。此外,隨著春節檔接近尾聲,票價應逐步下調,滿足更多對價格敏感觀眾錯峰觀影的需求,充分發揮優質影片綜合效應。【詳細】
應創作出更多“值回票價”的精品力作
須知,電影票價過低或過高,都是不合理的,前些年9.9元超低票價是瘋狂“票補”的惡果,如今的高票價則是在涸澤而漁,都是違背電影市場發展規律,對市場造成很大的傷害,需要規避之。因此,為行業未來著想,從業者應兼顧市場效益與社會效益,培植深厚的觀眾基礎,考慮絕大多數觀眾的經濟承受力,采取合理的定價機制。【詳細】
在電影工業化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一部高質量的影片離不開高投入。片方有了足夠的票房收入,才能對產業上游形成正向回饋。觀眾愿意用真金白銀支持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希望電影人以此為動力,創作出更多“值回票價”的精品力作,共同打造我國電影產業的美好未來。【詳細】
(以上綜合經濟日報、燕趙晚報、紅網)
微言大義:
@沉迷丑醬nne:觀影人數不及2019年,票房高全靠高票價。
@與速哥同在:電影不是必需品,沒必要花冤枉錢。
@王書穎:主要是太貴了,題材什么的也不夠吸引人。前幾年春節都去看電影了,就今年沒有去看。
@imSofiaso:今年假期,電視還挺好看的。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春節檔觀影人次創五年新低,為啥很多人不去看電影了?高票價首當其沖,它直接“勸退”了不少觀眾。此外,則是影片質量不值那么貴的票價。雖然幾部大片口碑尚可,但類型不夠多元,五部真人大片里,主旋律題材的就占據了三部,也并沒有產生口口相傳的爆款。在娛樂文化資源極大豐富的今天,看電影早已不是人們消遣時的唯一選擇。電影好看,票價合理,才能吸引更多人走進電影院。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