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南京市消費者協會表示,消費者可以拒絕掃碼點餐,餐廳要方便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此舉獲得不少網友稱贊。
和掃碼通行、掃碼付款類似,掃碼點餐是技術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來到一家餐館,只需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完整菜單就呈現在屏幕上。一方面節省了溝通時間,大大提高消費者和店家雙方效率;另一方面消費者通過選項調整口味,能降低店家記錯放不放香菜、加不加辣椒等需求的概率。點單以電子形式呈現,還能避免因記錄不清而扯皮,通過減少接觸有助于疫情防控。
然而,掃碼點餐并非對所有人都很友好,而且似乎變得越來越不方便了。
首當其沖的便是不習慣隨身攜帶、使用手機的群體。有人將“方便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直接理解為“方便老年人”,或許道破了南京市消協的本意,但其實有些片面。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能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任何人都不該因為沒帶手機而受到區別對待。
作為手機不離身的互聯網原住民,同樣避免不了被掃碼點餐折騰得心煩意亂。現在很多餐館的掃碼點單都采用“掃碼—關注公眾號—點單”模式,有的還要求消費者公開身份信息、地理位置,甚至得綁定手機號、注冊會員,過后不時推送廣告。既然不同餐館要求不同,只能推測這些是餐館的主張,而不是掃碼點單技術的必然要求。涉及消費者個人隱私、自主選擇,餐館伸手就要,合適嗎?
如果覺得這些問題不大,但選餐依然不是說下就下。有時因為網絡環境不好,半天掃不出頁面,好不容易選好又下不了單,一刷新,但見“已選”欄中空空如也,只能耐住性子從頭來過,反而不如直接告訴店家要點什么來得快。
其實說到底,掃碼點餐被吐槽,除了有待打磨的小部分技術弊病,問題多出在餐館身上——餐館為什么一定要人掃碼點餐?如果說為了方便,有時明明讓消費者很不方便。知道這樣還要堅持,恐怕餐館只想著自己方便,只貪圖多一些會員、多打幾個廣告。往小處說,這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往大處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的規定,強制消費者掃碼點餐,是在觸碰法律的高壓線。可以說,南京市消協此舉師出有名。
技術無罪,而提供技術的人該為他人著想。就算回不去街邊小店老板記得街坊鄰居各自口味的舊時光,至少應當讓掃碼點餐回歸“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技術手段,作為消費者點餐方式的備選項而存在。就算技術正在不可逆轉地改變世界,也不能剝奪人們說不的權利。
(責任編輯:臧夢雅)